讓教堂建筑扎根中國文化土壤
[Abstract]:One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three-self" movement launched by the leaders of the church in China in the 1950s was to get rid of the image of "foreign religion" so that Chinese Christianity could adapt to Chinese culture and suit the needs of the Chinese people, rather than "Christianity in China". The efforts of Matteo Ricci and the Natification Movement in the late 19 th century were all such cultural efforts. The existing Christian churches with Chinese architectural style are basicall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hich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the "indigenization movement", but also the need of some far-sighted missionaries for Christianity in China.
【作者單位】: 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
【分類號】:B97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琦;教堂建筑代表著教會的神學(xué)思考——我對教堂建筑藝術(shù)的一點思考[J];天風(fēng);2003年10期
2 沈國強;;凝固的音樂——歐洲教堂建筑掠影[J];浙江工藝美術(shù);2004年01期
3 卓新平;;教堂建筑藝術(shù)漫談[J];中國宗教;2008年03期
4 劉國鵬;;意大利教堂建筑藝術(shù)之最[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2期
5 廖珊珊;;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西方教堂建筑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J];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美術(shù)與設(shè)計版);2011年05期
6 杜慶余;我曾見過的最小的教堂[J];天風(fēng);2003年02期
7 李世崢;;當(dāng)代教堂建筑應(yīng)當(dāng)追求的幾個平衡[J];天風(fēng);2011年07期
8 張韋;教堂建筑芻議(續(xù)一)[J];天風(fēng);1996年06期
9 張韋;教堂建筑芻議(續(xù)完)[J];天風(fēng);1996年08期
10 王麗青;;從崇拜學(xué)角度淺論教堂建筑[J];天風(fēng);2010年10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徐怡芳 王健;教堂建筑:生命的建造與信仰[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5年
2 王偉;天主教教堂建筑及其藝術(shù)特點[N];中國民族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徐敏;中國近代基督宗教教堂建筑考察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彩霞;19世紀中葉以后的寧夏教堂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xué);2006年
2 楊潔;浙江近代典型教堂建筑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7年
3 殷霄嬋;西方現(xiàn)代教堂建筑設(shè)計形態(tài)探研[D];鄭州大學(xué);2010年
4 金瑩;北京地區(qū)天主教教堂建筑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北京);2011年
5 孫軍華;陜西近代教堂建筑的保護歷史及現(xiàn)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xué);2006年
6 王莉;清末民國時期陜北教堂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xué);2006年
7 郭方芳;武漢基督教教堂建筑設(shè)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xué);2008年
8 鄧強;青島近代教堂建筑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xué);2008年
9 高慶;青島近代教堂建筑特征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xué);2010年
10 谷蘭;當(dāng)代教堂建筑設(shè)計中對宗教精神的表達[D];天津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23046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30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