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北方與敦煌北朝隋代石窟天井圖樣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8-10-23 15:14
【摘要】: 北朝、隋代石窟天井圖樣,作為一個豐富而復雜的系統(tǒng)存在,在承負建筑裝飾功用的同時,反映出當時頻繁的文化交流信息,又具有一定的審美和思想內(nèi)涵。 然而,長期以來石窟藝術研究者們,似乎沒有給予天井圖樣必要的關心,天井圖樣的內(nèi)涵和發(fā)展脈絡學界還不很清楚。本稿以實地調(diào)查資料為基礎,結(jié)合學界已經(jīng)披露的資料,運用考古類型學方法,比較系統(tǒng)地梳理所收集資料,力圖揭示北朝隋代石窟天井圖樣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北朝、隋代石窟天井圖樣呈現(xiàn)一體化發(fā)展過程,在地域上可以分為敦煌與中原北方兩個系統(tǒng)。敦煌莫高窟天井圖樣以四角疊澀形式為主要特征。普通四角疊澀圖樣由蓮心、抹角和邊帶三部分組成,寶蓋式四角疊澀圖樣增加了垂幔部分。莫高窟四角疊澀天井圖樣,由西域石窟天井四角疊澀立體建筑形式發(fā)展而來,已經(jīng)程式化圖案化,發(fā)展過程中又出現(xiàn)垂幔,形成漢文化的寶蓋式樣。四角疊澀圖形中裝飾的蓮花、西域式飛天、以及多種植物和幾何形紋樣,往往可以在吐魯番和庫車石窟中找到源頭,中原式飛天、忍冬紋樣又反映了與中原的聯(lián)系。這種情況,與敦煌所處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匯的地理位置密切關聯(lián)。 中原北方地區(qū)石窟天井圖樣保存比較完整者,幾乎集中在東部地方的山西、河南、河北、遼寧,以蓮花與飛天的組合為主要特征。大體可以分為兩組,一組為方格式布局、復瓣蓮花、西域式飛天,流行于北魏中晚期,另一組為向心式布局、單瓣蓮花、中原式飛天,流行于北魏晚期至隋代。兩組天井圖樣在北魏晚期交錯存在。云岡北魏中期石窟天井所見四角疊澀圖形、西域式飛天,又反映了與敦煌的聯(lián)系。 蓮花作為天井圖樣的核心因素,成為人們期望將來往生的凈土世界象征。飄舞的飛天,將夢幻佛國變成生機的世界。在中原北方與敦煌漢文化土壤中容納著無盡西域風情,正是北朝隋代石窟天井圖樣的魅力所在。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清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879.2
本文編號:2289621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清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87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關友惠;莫高窟隋代圖案初探[J];敦煌研究;1983年00期
2 酒井敦子 ,李靜杰;南北朝時期的植物云氣紋樣[J];敦煌研究;2003年02期
3 暨遠志;酒泉地區(qū)早期石窟分期試論[J];敦煌研究;1996年01期
4 金維諾;;智慧的花朵——談敦煌圖案的藝術成就[J];文物參考資料;1956年08期
5 常書鴻;;談敦煌圖案[J];文物參考資料;1956年08期
,本文編號:22896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28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