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圈與村落共同體——以潮州所城為中心的研究
[Abstract]:The sacrificial circle was originally a concept that originated and developed from the study of Taiwan's folk beliefs, and was later introduced by scholars to study the rural society in mainland China. Based on the field data of Chaozhou C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the village community and the belief organization of the sacrificial circle by connecting the concept of the sacrificial circle with the regional ident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rengthening 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village identity by the folk belief ceremony of the sacrificial circle in the city,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village commun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acrificial circle. Under the modern and rapi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village community of the city not only did not disappear, but also depended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sacrificial circle.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中心;中山大學人類學系;
【分類號】:B9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項繼權;;中國農(nóng)村社區(qū)及共同體的轉型與重建[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劉玉照;村落共同體、基層市場共同體與基層生產(chǎn)共同體——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結構及其變遷[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兵;;我國農(nóng)村家族養(yǎng)老保障與制度創(chuàng)新的可行性選擇——以河南省潢川縣何營村為例[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25期
2 張金俊;王文娟;;清代徽州宗族社會的組織控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趙文鐸;;“九·一八事變”對東北農(nóng)村宗族結構的影響[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劉潔;當代都市家族文化的變遷——以武漢司門口彭氏家族為例[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5年06期
5 何衛(wèi)平;;鄉(xiāng)村資本的培育:農(nóng)民利益表達困境的出路與選擇[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6 王娟;蕭洪恩;;功能依賴與族性情結:農(nóng)村宗族續(xù)譜活動的社會學解讀——基于湖北W村的個案研究[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7 王世紅;;論家族祭祀對社會的凝聚作用[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8 袁明寶;;民俗、民風牽引的農(nóng)村文化實踐變遷與效應[J];重慶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9 吳記峰;吳曉燕;;四川偏遠丘陵地區(qū)農(nóng)村社區(qū)建設路徑探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10 陳穎;;論人民公社的歷史教訓[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露璐;;轉型期中國鄉(xiāng)村倫理共同體的式微與重建——從滕尼斯的“共同體”概念談起[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杜靖;;五服-姻親與宗族——一個漢人社會研究的新框架[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C];2009年
3 李慶真;;從“村落”到“村”:解讀一個變遷中的村莊[A];中國社會學會2010年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張東升;張競;張衛(wèi)國;;農(nóng)村新型社區(qū)規(guī)劃研究——以山東省萊蕪市為例[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宋平;;中國新移民與跨國小社會實踐[A];族群遷徙與文化認同——人類學高級論壇2011卷[C];2011年
6 莊孔韶;徐杰舜;杜靖;石峰;;鄉(xiāng)土中國人類學研究[A];人類學與鄉(xiāng)土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2005卷[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東部地區(qū)的宗族與地方社會[D];南開大學;2010年
3 鄧群剛;集體化時代的山區(qū)建設與環(huán)境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4 何紹輝;貧困、權力與治理[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狄金華;被困的治理[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楊沛艷;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馬小華;當前清真寺與回族鄉(xiāng)村社會之間關系的實地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何威;河州土司何鎖南家族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謝冰雪;擴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傳統(tǒng)民間組織沙尼調(diào)查[D];蘭州大學;2011年
10 李軍平;林耀華學術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喻海倫;福州義序半田村民間信仰文化人類學考察[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聶建順;人文關懷:民間信仰之本[D];中原工學院;2011年
3 張開邦;明清時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方亭;村民自治與宗族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文亭;不完整的倒置[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張麗;“村落共同體”的實踐邏輯與居民的非對抗性抵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為波;宗族在鄉(xiāng)村社會整合中的作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呂東霞;共同體的生成與社區(qū)自治[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徐珊;從實驗到全覆蓋:我國農(nóng)村社區(qū)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夏添;民主社會培育與社區(qū)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吳承明;;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內(nèi)市場[J];歷史研究;198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聶家昕;;山神崇拜與村落族群關系的結構過程[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范濤;林美容教授在民間信仰研究中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范純武;王見川;高致華;;戰(zhàn)后臺灣民間宗教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文史哲;2009年01期
4 臺文澤;;論民間信仰文化對鄉(xiāng)村社會資本的培育功能——以甘肅省C縣T山村龍王神信仰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8期
5 王希隆;李華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漢族民間信仰圈建構的實證研究——以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蘇集鎮(zhèn)為個案[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王健;近年來民間信仰問題研究的回顧與思考:社會史角度的考察[J];史學月刊;2005年01期
7 翁澤琴;民間信仰與社區(qū)整合——以仙圃寨風雨圣者信仰為中心的調(diào)查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8 鄭衡泌;陳文龍;;民間信仰地域分異的微觀分析——泉州三個村莊神yG生態(tài)位寬度測量和比較[J];地理研究;2010年04期
9 朱欽勝;凌焰;;區(qū)域社會與民間信仰——萍鄉(xiāng)張相公信仰的初步考察[J];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10 王元林;李娟;;歷史上湖南湘江流域水神信仰初探[J];求索;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郭志超;;閩客民間宗教差異的歷史文化解析[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2 杝炎正;;暕侜Z階嫘叛鑫幕疾靃A];兩岸學者論媽祖(第二集)[C];1998年
3 王文徑;;漳浦赤水清水巖[A];閩臺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趙永茂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從士紳治理到公民治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路遙;中國民間信仰研究芻議[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3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盧云峰;人類學對民間宗教的熱情[N];中國民族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周增輝;儀式戲劇與村落共同體的維護[D];溫州大學;2013年
2 王丹;許真君信仰的祭祀圈與信仰圈[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3 冼春梅;粵西高州地區(qū)冼夫人信仰及其擴大化現(xiàn)象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2年
4 唐娟;定湘王信仰的起源及其在新疆地區(qū)傳播研究[D];新疆大學;2013年
5 曹呈燕;城中村村廟信仰共同體調(diào)查研究[D];溫州大學;2013年
6 南茜;山西運城檀道廟后土信仰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2208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220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