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伽藍記》行像研究
[Abstract]:The time and region of the existing articles on the study of "the phenomena" are probably in the Dunhuang region of the 9-11 th century, and the literature of the argumentation is basically from the Dunhuang literature. In fact, in the late 5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sixth century, the 'action' activities in Luoyang were very frequent and spectacular. The author takes Jialanji of Luoyang as a reference, and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of the early Han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lore and fine arts, the phenomenon of touring the city and the material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Buddha. At the same time, the "Xing Le Tu" in the literature is briefly expounded, thus the outline of the Northern Buddhism "Xing Xiang" in Luoyang period (493-534) was outlined.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宗教與道教研究所;
【分類號】:K879.3;B94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廣興;;佛教幻化觀與唐宋文學創(chuàng)作[J];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03期
2 劉迎勝;唐宋之際龜茲地區(qū)的文化轉型問題[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3 孟光全;;論《洛陽伽藍記》的抒情[J];時代文學(上);2010年04期
4 蔣福亞;《齊民要術》所見農民和市場的關系[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王立;再論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逐兔見寶”母題——兼談該母題的外域文化淵源[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劉欣如;魏特夫與印度史——評《東方專制主義》一書中有關印度歷史的論述[J];史學理論研究;1993年02期
7 王欣;;從巴克特里亞到吐火羅斯坦——阿富汗東北部地區(qū)古代民族的變遷[J];世界民族;2006年04期
8 趙青山;;俗眾佛教信仰的法則——以敦煌寫經為考察中心[J];唐史論叢;2010年00期
9 徐中原;;20世紀以來北朝散文研究綜述[J];太原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10 黃聰;“五兵角抵”考釋[J];體育文化導刊;2005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陸離;;俄、法所藏敦煌文獻中一件歸義軍時期土地糾紛案卷殘卷淺識——對Дх.02264、Дх.08786與P.4974號文書的綴合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2 芮傅明;;彌勒信仰與摩尼教關系考辨[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3 石媛媛;;印度佛塔的華化[A];首屆山東材料大會論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4 烏蘭;;印藏蒙一統(tǒng)傳說故事的由來[A];蒙古史研究(第六輯)[C];2000年
5 康保成;;佛教與中國傀儡戲的發(fā)展(三)[A];《中國木偶皮影》總第7期[C];2009年
6 康保成;;佛教與中國皮影戲的發(fā)展[A];《中國木偶皮影》總第3期[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穎濤;冥界與唐代敘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侯艷;漢譯佛經之美術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純;中國宮殿建筑美學三維論[D];武漢大學;2011年
4 劉勛;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萌;北朝時期釀酒、飲酒及對社會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謝麗;綠洲農業(yè)開發(fā)與塔里木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歷史嬗變[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1年
7 安正q,
本文編號:21696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16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