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黔西北苗彝地區(qū)傳播的族群性基礎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hristianity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Guizhou, which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culture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especially the Miao and Yi nationalities. In this paper, the ethnic basis of the spread of Christianity in the region is discussed.
【作者單位】: 畢節(jié)學院;貴州民族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和邊疆地區(qū)青年基金項目“黔西北基督教傳播地區(qū)族群性與族群關系研究”(項目編號:09XJC850002)
【分類號】:B97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劍峰;族群性的陷阱與族群沖突[J];思想戰(zhàn)線;2004年04期
2 唐興萍;;民族地區(qū)旅游英語教學與應用試析[J];貴州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3 吳斌;;過去和現(xiàn)在:屯堡文化的價值和研究方法[J];教育文化論壇;2011年01期
4 李永祥;;阿詩瑪、石林旅游與族群性——兼談彝族精英之族群性[J];民間文化論壇;2006年01期
5 陳其;歷史“重塑”中的得與失——美國新社會史評析[J];歷史教學;2003年04期
6 周建新;;地方性與族群性:客家民間信仰的文化圖像[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D·米勒;劉曙輝;;社會主義與寬容[J];世界哲學;2010年06期
8 陳婷婷;Martin Stokes;;民族音樂學當代理論問題(上)——摘譯自《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2001版)“Ethnomusicology”辭條第四部分[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9 范可;;文化多樣性及其挑戰(zhàn)[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黃婉;;敲起凝聚族群的鼓點——以上海的韓國移民族群及其“風物農樂”傳統(tǒng)音樂生活為個案[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祁進玉;;教育人類學研究:中國經驗30年(1978~2008)[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張中復;;都市回族問題研究定位的再思考——從“社區(qū)”與“現(xiàn)代化”的互動觀點談起[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葉江;;安東尼·D·史密斯及其為《民族主義》中譯本所寫的前言[A];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5年
4 楊學林;;從東西部伊斯蘭教的差異看東部伊斯蘭教秩序的重建[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5 周建新;黃超;;跨國民族勞務輸出中的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以龍井市龍山村S屯朝鮮族勞務輸出韓國為例[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劉超;;如何看待我國的民族宗教問題[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民族關系委員會主席 E.L.塞羅尼—龍 周志靜 譯;族群性的文化內涵——民族關系研究的重要方面[N];中國民族報;2009年
2 林琳 程偉虹;全年取締無證行醫(yī)157戶次[N];江陰日報;2011年
3 周建新;一部藝術人類學研究的力作[N];文藝報;2010年
4 周英;企業(yè)贊助后該干什么?[N];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報;2004年
5 劉大先;語言、民族主義與有效的歷史[N];中國民族報;2009年
6 王希恩;族性與族性認同[N];中國民族報;2003年
7 褚松燕;公民資格的新發(fā)展[N];學習時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張國香;反對就業(yè)歧視 建立和諧社會[N];人民法院報;2005年
9 郝時遠;中國民族區(qū)域自治不能改為“民族文化自治”[N];中國民族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曾江;“被表述”-“轉述”-“自我表述” 云南丘北“P鶉恕弊迦杭捌淅芳且鋄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哈正利;族群性的建構和維系[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陳心林;南部方言區(qū)土家族族群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黃婉;凝聚族群的“飛地”音樂生活[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4 田歡;維吾爾族視覺藝術的族群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5 祁進玉;不同情景中的群體認同意識[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嚴奇巖;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7 向軾;“苗疆”邊緣地帶苗族族群性的維系與流變[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詞;田野中的族群性表達[D];湖北民族學院;2012年
2 趙靜;回族清真飲食文化的民族學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3 丁香;哈歐人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4 張文濤;客家宗族的教育習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李濱利;衛(wèi)所移民群體本土化過程研究[D];湖北民族學院;2010年
6 尹騰連;大山深處的百合[D];暨南大學;2012年
7 李楠龍;庇護網絡下的印度民主—成因及表現(xiàn)[D];中國人民大學;2012年
8 馬衛(wèi)紅;中小城市族群關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7年
9 阿斯卡;新疆本土文化資源在雕塑中的表述[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10 顏敏;七十年代末以來印華文學中的異族敘事[D];暨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42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14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