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山水觀及其審美意義探析
本文選題:淮南子 + 水成至德 ; 參考:《宗教學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作為由道家美學至道教美學的關鍵節(jié)點,《淮南子》一書為山水文化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一環(huán)。它繼承先秦尚水崇山的傳統(tǒng),對山水與道、山水與修身養(yǎng)生、山水與社會等多個命題予以論述,提出了水成至德、因水為師、山為水源等觀點。該書更借陰陽觀念,將山與水統(tǒng)攝成一對固定的范疇,對山水范疇的自然關聯(lián)、神話意蘊和精神內涵等內容予以探討,從而極大地推動了山水概念的發(fā)展!痘茨献印芬嘟沂玖松剿懂牭拿缹W意義,即崇高之美、無為之美和超越之美。該書對山水概念所作的擴展與延伸,直接為山水文化在魏晉時代的興起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山水觀念在道教思想體系中的勃興做了理論準備。
[Abstract]:As a key node from Taoist aesthetics to Taoist aesthetics, Huainan Zi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history of landscape culture. It inherits the tradition of mountain worship in the pre-Qin Dynasty, discusses many propositions, such as landscape and Tao, landscape and self-cultivation, landscape and society, etc., and puts forward the viewpoint that water becomes the most moral, because the water is the teacher, and the mountain is the water source. The book uses the concept of yin and yang to unify the mountain and water into a fixed set of categories, and probes into the natural connection, mythological meaning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landscape category. Huainan Zi also reveals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landscape category, that is, the beauty of sublime, the beauty of inaction and the beauty of transcendence. The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landscape concept in the book directly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ise of landscape culture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and also made theoretical preparations for the flourishing of the landscape concept in the Taoist ideological system.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
【分類號】:B234.4;B95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白奚;;《太一生水》的“水”與萬物之生成——兼論《太一生水》的成文年代[J];中國哲學史;2012年03期
2 黃佩賢;;漢墓出土的山水圖像——對中國山水畫起源問題的再思考[J];四川文物;2009年01期
3 余開亮;;論六朝時期自然山水作為獨立審美對象的形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婷;;《淮南子》山水觀及其審美意義探析[J];宗教學研究;2017年02期
2 鄧菲;;山川悠遠——論元代墓葬中的山水圖像[J];美術學報;2016年06期
3 馬文增;;《太一生水》新釋新解——兼論《太一生水》與簡本《老子》之關系[J];老子學刊;2016年01期
4 冉魏華;李朝陽;;“老子早出論”所據(jù)文獻指謬——再論老子即太史儋[J];廣西社會科學;2015年08期
5 莊蕙芷;;臥游仙境:漢晉壁畫墓中的山水題材[J];中國美術研究;2015年01期
6 姜守誠;;放馬灘M14秦墓板畫中的宗教信仰[J];老子學刊;2014年00期
7 王冬;徐忠勇;葉喜;孫昂;;將高校藝術類學生獨立審美觀與品德培養(yǎng)相結合初探[J];藝術科技;2014年12期
8 張劍光;;六朝至唐代江南城市游覽風尚的變化及其原因[J];社會科學;2014年05期
9 彭沈莉;;南朝文人自然審美觀研究綜述[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10 趙以保;;論老莊生命美學與魏晉山水畫發(fā)生的關系[J];中華文化論壇;2013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馬利清;內蒙古鳳凰山漢墓壁畫二題[J];考古與文物;2003年02期
2 高彤流;劉永生;;山西夏縣王村東漢壁畫墓[J];文物;1994年08期
3 ;西漢南越王墓發(fā)掘初步報告[J];考古;1984年03期
4 ;和林格爾發(fā)現(xiàn)一座重要的東漢壁畫墓[J];文物;1974年01期
5 楊陌公;解希恭;;山西平陸棗園村壁畫漢墓[J];考古;1959年09期
6 孫德潤;賀雅宜;;龔家灣一號墓葬清理簡報[J];考古與文物;198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榮貴;;劉安《淮南子》的編撰思想[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華友根;;《淮南子》法律思想芻議[J];學術月刊;1985年03期
3 丁毅華;;《淮南子》的風俗論[J];學術月刊;1991年06期
4 汪漢卿;張杰;;試論《淮南子》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1993年01期
5 張運華;《淮南子》對道范疇的理論深化[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6 張運華;《淮南子》的“無為”理論[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7 張為民;《淮南子》哲學與社會發(fā)展思想新論[J];東岳論叢;2001年01期
8 戴黍;國外的《淮南子》研究[J];哲學動態(tài);2003年04期
9 唐劭廉,呂錫琛;《淮南子》自然觀:繼承和超越——《淮南子》與先秦道家自然觀的比較研究[J];船山學刊;2003年04期
10 陳靜;《淮南子》簡論[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史向前;;《淮南子》的“無為”論[A];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哲學學會專場——“科學發(fā)展觀與安徽崛起”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李少波;;始于社會化而終于自然化——《淮南子》的學習與修養(yǎng)論[A];中國古典文獻學叢刊(第八卷)[C];2012年
3 陳靜;;徐復觀和他的《淮南子》研究[A];中國哲學史學會2004年年會暨中國傳統(tǒng)哲學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淮南市文化局調研局 張子賀;《淮南子》是一部什么樣的書[N];淮南日報;2007年
2 高旭;論《淮南子》對秦王朝的政治省思[N];光明日報;2013年
3 記者 何婷婷;尋味歷史文化神韻 綻放瑰寶絢麗光芒[N];淮南日報;2010年
4 冷衛(wèi)國;照辭如鏡,析理如衡[N];中華讀書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黃杰;第四屆《淮南子》全國學術研討會舉行[N];淮南日報;2009年
6 張子賀;《淮南子》:淮南獨具的文化瑰寶[N];淮南日報;2006年
7 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 劉愛敏;《淮南子》與儒道兩家人性論[N];光明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趙欣;《淮南子》的宇宙論、生命論、藝術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孫紀文;《淮南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羅毓平;《淮南子》的哲學思想[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雪;《淮南子》哲學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5 漆子揚;劉安與《淮南子》[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劉愛敏;《淮南子》道論探微[D];山東大學;2006年
7 周葉君;《淮南子》對老莊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D];安徽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東;《淮南子》管理哲學探析[D];西南大學;2015年
2 劉娟娟;從《淮南子》到《抱樸子》看道家與道教養(yǎng)生觀的演進[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3 李杰;《淮南子》生態(tài)倫理觀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4 龔莉媛;劉安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5 謝徐林;《淮南子》天人感應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7年
6 殷素儀;論《淮南子》對諸子思想的繼承和批判[D];安徽大學;2010年
7 冷金蘭;《淮南子》無為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8 查海敏;生態(tài)批評視野下的《淮南子》[D];東華理工大學;2012年
9 李小二;《淮南子》道家思想及其轉向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年
10 楊振宇;《淮南子》禮學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8803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88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