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西方基督教基要主義運動與“大歷史”的興起

發(fā)布時間:2018-05-10 09:05

  本文選題:結構主義 + 后現代主義; 參考:《史學月刊》2015年09期


【摘要】:冷戰(zhàn)結束后,"大歷史"流派興起是西方歷史學出現的新現象。在后現代主義語境下,面對企圖以神創(chuàng)論對抗進化論,用宗教知識體系挑戰(zhàn)包括歷史學在內的現代科學知識體系的基督教基要主義運動,"大歷史"流派以物理學"大統一理論"為基礎,在宇宙時空觀下,以進化化、系統論為代表的生物學、宇宙學等自然科學理論和方法為途徑,解釋宇宙、自然界與人類社會起源及演化的普遍規(guī)律。"大歷史"學家提出人與自然"協同進化"的歷史演進模式,認為歷史發(fā)展的動力是事物本身的內蘊性。"大歷史"學家們還吸收了后現代主義和基督教神學方法論和認識論的合理成分,嘗試用科學"現代創(chuàng)世神話"重建無神論世界觀和進步歷史觀,是西方"世界歷史"觀念和宏大敘事的當代復興。
[Abstract]: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rise of the "Great History" school is a new phenomenon in western historiography. In the context of postmodernism, facing attempts to confront evolution with creationism, Using the religious knowledge system to challenge the Christian fundamentalism movement of the modern scientific knowledge system, including history, the school of "Great History" is based on the "Great Unification Theory" of physics, and under the view of space and time of the universe, it evolves.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natural science, such as system theory and cosmology, are used to explain the universal laws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nature and human society. "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model of "co-evolu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motive forc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s the intrinsic nature of things itself. " "Great History" scientists also absorbed the reasonable elements of post-modernism and Christian theological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and tried to reconstruct the atheistic world outlook and progressive historical view with scientific "modern creation myth". It is the contemporary renaissance of western concept of world history and grand narration.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世界史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分類號】:B97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董小川;白豐績;;試論美國基督教基要主義的特征[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王加豐;“理解”:二十世紀西方歷史學的追求[J];歷史研究;2001年03期

3 劉耀輝;;大歷史與歷史研究[J];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04期

4 李振宏;;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認識論研究[J];史學月刊;2008年07期

5 孫岳;;超越人類看人類?——“大歷史”批判[J];史學理論研究;2012年04期

6 董江陽;基督教基要派的形成與分裂[J];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02期

7 周兵;;微觀史學與新文化史[J];學術研究;2006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董江陽;現代基督教福音派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白豐績;20世紀美國基督教基要主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旭平;建構與解構:主體在現代、后現代哲學中的命運[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2 張越;張峰;;解除外在枷鎖 還原史學本真——李勇著《保衛(wèi)歷史學》讀后[J];安徽史學;2010年06期

3 梅雪芹;;從“人”的角度看環(huán)境史家與年鑒學派的異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郭少瓊;;關于史學家任務的一點雜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5 王戰(zhàn)牛;后現代主義主體理論與教學模式[J];安康師專學報;2003年01期

6 王海洲;后現代主義與王家衛(wèi)電影[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7 張勇;余韜;;神話儀式與消費敘事——馮小剛賀歲片《非誠勿擾2》的文化解讀[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8 徐俊東;;關于后現代主義文化觀念的思索[J];北方論叢;2008年06期

9 張正明;;“宏觀歷史解釋模式”及其批判[J];北方論叢;2010年05期

10 馮佳;;面向人生與走向“田野”——新史學的想象、敘事與方法[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殷曉蓉;;“媒介帝國主義”和“數字鴻溝”——概念內涵及其時代意義的分析比較[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2 謝勤亮;;影像與歷史——“影視史學”及其實踐與試驗[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馬鋒;;超越民族志:在解釋中探尋可能之規(guī)律——傳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4 陳泉生;鄭藝群;;論科學發(fā)展觀與法學方法論的生態(tài)化[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泉生;;環(huán)境法學認識論——生態(tài)整體論初探[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6 樊婷婷;;進入主體間性——圖書館服務人員與讀者[A];廣西圖書館學會2011年年會暨第29次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7 張樹國;;論《左傳》的性質及其對古代散文研究理論建構的意義[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8 行龍;;中國社會史研究向何處去[A];社會史研究之一——中國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C];2009年

9 高永亮;;社會轉型期的網絡媒介敘事:情緒宣泄與利益訴求的表達[A];新聞學論集(第24輯)[C];2010年

10 朱淑娣;;國際貿易行政訴訟與財產權的邏輯關聯——全球行政法的分析視角[A];財產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蘇彥新;近代西歐大陸私法的歷史基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大川;約翰·理查德·格林《英國人民簡史》史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高涵;法蘭克福學派的知識社會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趙華;巴斯卡批判實在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開廣;鄭州地區(qū)仰韶文化遺址空間模式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8 鐘馨;1976-2001年中國對外傳播史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徐奉臻;從“隱性自在”到“顯性自為”[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吳芳;西方男性學者視角下的女性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芳華;卡洛·金茲堡微觀史學思想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璐;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立法理念選擇[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3 林輝;地方政府治理群體性事件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熊黎明;民族舞蹈藝術展演文本敘事性分析[D];云南大學;2010年

5 李曉鵬;美學視域下的后現代廣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芳菲;詮釋后現代女性藝術家的“自我關注”[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7 杜少瓊;中學歷史“綜合化教學”的理念和策略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軒闖;中學和諧師生關系建設探析[D];河南大學;2011年

9 樊瑩瑩;網絡文化的權力關系及其運作[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蘇欣;動物權利之爭[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鸝;;論美國六十年代嬉皮士運動的意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1期

2 陳光前;關于歷史事實的概念[J];東北師大學報;1988年04期

3 董小川;白豐績;;“美國新基督教右翼”的概念及相關問題研究——兼評國內學界同類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蘇民;歷史認識論中的主體[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張耕華;論歷史認識的相對性[J];廣東社會科學;1993年05期

6 徐薇薇;胡祥云;;試論新保守派與基督教右翼的聯盟及其主導下的美國中東戰(zhàn)略[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7 郭亞玲;;美國福音派社會意識的復醒[J];國際論壇;2006年02期

8 李力 ,曾強;美國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與教育[J];國際資料信息;2005年10期

9 何濤;;美國宗教右翼勢力簡介[J];國際資料信息;2006年05期

10 張志剛;柯林武德的歷史哲學及其內在矛盾[J];社會科學;199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董江陽;現代基督教福音派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巍;早期殖民地時代北美清教主義問題再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

本文編號:186869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86869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262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