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成立30周年
本文選題:天主教會 切入點:神哲學 出處:《中國宗教》2013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成立30年來,共招收18屆628名修生,培養(yǎng)出300多位司鐸,7位被祝圣為主教,可謂碩果累累。一批批修生走進來,一位位新鐸走出去……歲月往復,春華秋實,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已成為中國天主教會最重要的人才培養(yǎng)基地。
[Abstract]:In the 3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atholic College of Divinity and philosophy, a total of 628 students have been enrolled in the 18th session, and more than 300 priests have been raised as bishops. It can be described as fruitful. A number of students have come in and a new one has gone out. The years have gone by. The Chinese Catholic College of Gods and philosopher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alent training base for the Chinese Catholic Church.
【分類號】:B97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威軼;;初來神哲學院的日子[J];中國宗教;2010年07期
2 涂世華;;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院長涂世華主教在開學典禮上的開幕詞[J];中國天主教;1983年08期
3 葉小文;;在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新院址竣工剪彩慶祝會上的致辭[J];中國天主教;2006年06期
4 宗懷德;;在慶祝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三十周年茶話會上的講話[J];中國天主教;1987年03期
5 李熙亭;;紀念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三十周年感言[J];中國天主教;1987年03期
6 童文燦;;回顧湖北省天主教愛國會的奮斗歷程——紀念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三十周年有感[J];中國天主教;1987年03期
7 崔慶琪;;信仰與愛國之旅——緬懷董光清主教[J];中國宗教;2007年07期
8 田悅陽;;圣召搖籃 教會希望——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落成典禮舉行[J];中國宗教;2006年10期
9 張家樹;;吾靈贊頌吾主——紀念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三十周年感懷[J];中國天主教;1987年03期
10 呂國存;;主佑中華六十載——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J];中國天主教;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衛(wèi)民;;20世紀初期中國天主教的本地化運動[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2 王國平;楊大春;;20世紀初年中國天主教和耶穌教的教民沖突[A];近代中國(第八輯)[C];1998年
3 何巖巍;;1843—1900年在京天主教遣使會傳教活動的恢復與發(fā)展[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史專題研究[C];2007年
4 張宇靖;;世界天主教中心——梵蒂岡[A];對外貿易外語系科研論文集(第二期)[C];1993年
5 王曉朝;;論奧古斯丁神哲學的形上起點(發(fā)言稿)[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鄭長城;;全面理解愛國愛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A];宗教:世紀之交的多視角思維——福建省宗教研究會論文集(三)[C];1999年
7 池惠中;;密切聯系群眾是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勝利之本[A];宗教:世紀之交的多視角思維——福建省宗教研究會論文集(三)[C];1999年
8 余豐;;連城四堡的宗族社會與民間信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9 鄭金洪;;惠安民間玉皇信仰及其對臺傳播[A];閩臺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10 蔣國星;;在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上的歡迎詞[A];二十一世紀中國道教展望——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曉梅;愛樂敦:現代拉美天主教會發(fā)展史[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2 新華社記者 魏武;自選自圣:在華傳遞福音的正確選擇[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3 葉小文;“正義的冠冕”為傅鐵山主教預備[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4 康志杰;身心塵外遠 無人夕陽空[N];中國民族報;2003年
5 記者 劉柏錄;省政協《民主監(jiān)督建議書》受重視[N];協商新報;2006年
6 記者 張敏;我國最大的天主教神哲學院在北京落成[N];人民政協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代淑玲;高舉愛國主義旗幟 獨立自主自辦教會[N];協商新報;2008年
8 勒依·王偉;婚配儀式——天主教會的圣事[N];中國民族報;2002年
9 劉元仁;牢固把握正確辦教方向大力加強時代人才培養(yǎng)[N];人民政協報;2005年
10 尹光云;沈陽南關天主教堂百載踏雪迎春 更顯華美莊嚴[N];中國民族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小龍;當代美國天主教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郝國昆;西方天主教倫理觀的變遷[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_g;晚清時期圣母圣心會在內蒙古地區(qū)傳教活動研究(1865-1911)[D];暨南大學;2006年
4 金東春;20世紀初基督教在中國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演變及其影響[D];延邊大學;2007年
5 劉青瑜;近代以來天主教傳教士在內蒙古的社會活動及其影響(1865-1950)[D];內蒙古大學;2008年
6 顧蓓;圣母崇拜的歷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7 楊凱;教宗約翰·保羅二世對世界政治事務的積極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學;2011年
8 孔祥玲;“菩薩唯識觀行”的研究——以《瑜伽師地論·菩薩地》為范圍[D];四川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健;天主教會參與社會服務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2 溫陶芬;近代直隸(河北)天主教會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林俊敏;關于明末對天主教批判與反批判的幾點認識[D];暨南大學;2008年
4 代國慶;天主教獨身主義的起源與歷史演變[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建英;永圣域村宗教生活方式的世俗化變遷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6 王燕榮;西哥特第三次托萊多宗教會議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蒲娟;近代四川地區(qū)天主教與基督教研究(1840-1919年)[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8 呂鮮林;梵二會議精神及其意義初探[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9 翁士華;基督教在中韓傳播之比較[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劉寧;阿育王的佛教信仰及其對中國的影響[D];西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654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565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