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哲學內(nèi)涵及其社會功能多維性
本文關鍵詞: 民間信仰 社會功能 社會系統(tǒng)論 出處:《求索》2013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多維性是民間信仰社會功能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從社會系統(tǒng)論角度,民間信仰的社會功能有多個維度。一是作為一個社會子系統(tǒng)對整個社會系統(tǒng)的能動作用:社會整合功能、社會控制功能、社會創(chuàng)建功能;二是作為一個社會子系統(tǒng)對構成社會共同體的其他部分或社會子系統(tǒng)的能動作用: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經(jīng)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社會福利功能;三是民間信仰作為一個社會子系統(tǒng)對自身系統(tǒng)內(nèi)個體與群體的能動作用:民間信仰對信徒個體(群體)具有個體社會化功能、心理調(diào)適功能、交往交流功能等。
[Abstract]:Multidimension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folk belie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ystem theory, the social function of folk belief has many dimensions. One is the dynamic function of a social subsystem to the whole social system: the function of social integration. The social control function, the social creation function, the second, as a social subsystem to constitute the social community other parts or the social subsystem dynamic function: has the certain political function, the economic function, the culture function and th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Third, as a social subsystem, folk belief acts on individuals and groups in their own system: folk beliefs have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functio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function,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so on.
【作者單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B9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永智;;論宗教信仰與人的需要[J];齊魯學刊;2011年06期
2 光梅紅;;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民間信仰[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3 蘇升乾;;信仰結(jié)構體系探究——兼論“信仰缺失”的原因[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俞黎媛;謝金森;;論福建民間宗教信仰與和諧社會之構建[J];莆田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2 趙利生;余吉玲;;鄉(xiāng)土文化——民間信仰存在的探究[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匡達曬;;歷史記憶、國家意識與族群互動——《灌溪匡氏宗譜》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研讀[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4 崔榕;;國家在場與湘西苗族文化的變遷——民國政府的文化同化策略在湘西苗族地區(qū)的實踐[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5 俞黎媛;;傳統(tǒng)神靈信仰在當代的變遷與適應——以福建閩清金沙堂張圣君信仰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02期
6 郁建興,吳宇;中國民間組織的興起與國家—社會關系理論的轉(zhuǎn)型[J];人文雜志;2003年04期
7 陳勤建;衣曉龍;;當代民間信仰研究的現(xiàn)狀和走向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8 王淑英;郝蘇民;;洮州龍神信仰現(xiàn)狀的考察報告——以常遇春(常爺)崇拜為中心[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9 張友庭;;寮村的“張公信仰”及其祭祀圈的擴大 當前中國東南宗族重建過程中村落文化整合的個案研究[J];社會;2006年04期
10 岳永逸;;傳統(tǒng)民間文化與新農(nóng)村建設 以華北梨區(qū)廟會為例[J];社會;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陳靜靜;孫信茹;楊星星;胡特;郭建斌;;傳播媒介與社會空間——云南·視角·案例[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8):傳播媒介與社會空間論文集[C];2008年
2 麥尚文;;價值傳播與社會認同——《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價值觀呈現(xiàn)與傳播分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岳永逸;;鄉(xiāng)村廟會中的人神互動:范莊龍牌會中的龍神與人[A];民間敘事的多樣性——民間文化青年論壇[C];2004年
4 黃海德;;中外學術界關于“中國民間信仰”概念的認知與檢討——附帶論及中國社會中宗教與社會的聯(lián)系與互動關系[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19輯——多元宗教文化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10年
5 張定貴;;儀式視野下的族群——從村際地戲儀式觀屯堡人族群的穩(wěn)定性[A];中華民族認同與認同中華民族——人類學高級論壇2008卷[C];2008年
6 鄭紫苑;;申遺:全球化語境中民間小戲的經(jīng)營策略——以廣東河源紫金縣客家花朝戲為例[A];族群遷徙與文化認同——人類學高級論壇2011卷[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董傳嶺;建國60年華北農(nóng)村社會生活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3 鄧群剛;集體化時代的山區(qū)建設與環(huán)境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4 鄭慧;商會的經(jīng)濟學性質(zhì)與集體行動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王偉;索倫鄂溫克宗教信仰:儀式、象征與解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佟金玲;司法儀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姜南;云南諸葛亮南征傳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曉舒;湖北紅安張家灣舞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卓惠萍;論政府對農(nóng)村性別文化的型塑與重構[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旭;一個文化資本的生成與運作[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萍;南宋江西地區(qū)民間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2 喻海倫;福州義序半田村民間信仰文化人類學考察[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任培育;明代民間信仰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蔡伏虹;信由何生?歪脖老母民間信仰的人類學考察[D];吉林大學;2011年
5 楊曉鴻;建國以來彝族民間信仰及其變遷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王云云;司法權威提升的路徑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饒曉敏;王昭君民間傳說美人敘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曉蕓;浙北農(nóng)村民間巫信的生存邏輯[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滕小玉;一座宗族型廟宇的重建[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華艷玲;內(nèi)蒙古扎魯特旗烏力格爾發(fā)展與演變[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新鷹;臺灣“新興民間宗教”存在意義片論[J];世界宗教文化;1996年03期
2 路遙;迪木拉提;姜生;葉濤;金澤;王丁;譚世寶;鄭煒明;李遠國;陳進國;章宏偉;張士閃;鄭筱筠;王育濟;劉平;;民間信仰與中國社會研究的若干學術視角[J];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3 王健;近年來民間信仰問題研究的回顧與思考:社會史角度的考察[J];史學月刊;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瑋琳;陳育芳;;廊橋信仰文化的社會功能——以壽寧廊橋為研究對象[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10期
2 陳宇菲;;甘肅岷縣湫神崇拜的文化人類學解讀[J];學理論;2010年12期
3 賈艷紅;;漢代民間信仰的社會功能探析[J];民俗研究;2009年04期
4 李志鴻;;移民、寺廟和民間信仰——以寺廟為中心看閩人移民的傳統(tǒng)民間信仰[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7年04期
5 梁家貴;武云;;民間信仰與新時期和諧社會的構建——以皖北地區(qū)為中心之探討[J];東方論壇;2007年06期
6 賀璋tb;;民間信仰與當代社會的關系之探略——關于廣東中山民間信仰的田野調(diào)查之思考[J];學術研究;2010年03期
7 陳瑤;試論當代民間信仰的變遷[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年08期
8 劉同彪;蔡克驕;;從《岐,嵳劇房礈刂菝耖g信仰[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文忠祥;;土族民間信仰中的潔凈觀念初探[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王存奎;;民間信仰與社會和諧:民俗學視角下的社會控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瑋琳;;廊橋信仰文化的社會功能——以壽寧廊橋為研究對象[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徐學;;吳真人信仰的文化功能初探[A];閩臺文化研究[C];2006年
3 余豐;;連城四堡的宗族社會與民間信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4 連心豪;;閩南民間信仰是維系海外“三胞”的精神紐帶橋梁[A];譜牒研究與五緣文化[C];2008年
5 石奕龍;;閩臺民間信仰的道德力量[A];海峽兩岸道德發(fā)展論[C];2008年
6 麻健敏;;試論福建畬族民間信仰的特征及其文化內(nèi)涵[A];畬族文化研究(上冊)[C];2003年
7 陳巍巍;;閩臺民間信仰中神圣性的構建——以保生大帝信仰為例[A];譜牒研究與五緣文化[C];2008年
8 薛文禮;;晉北部落村的五道神:民間信仰的“冷熱”反思[A];2010年三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連心豪;;閩臺民間信仰及其旅游[A];三生萬物——老子思想論文集[C];2003年
10 范麗珠;;中國民間信仰對全球化時代文明共生的價值[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梁家貴;從“魯義姑”信仰看民間信仰的社會功能[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2 趙靜;白族蓮池會的社會功能[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3 楊振偉;福建民間信仰:以“神緣”促“人緣”[N];中國民族報;2009年
4 麗水職業(yè)技術學院 張祝平;我國民間信仰的當下狀態(tài)與趨向[N];中國民族報;2009年
5 曾傳輝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的民間信仰是不是宗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華東師范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向平;從“民間信仰”到“社會信仰”[N];中國民族報;2011年
7 金澤;民間信仰的性質(zhì)及特點[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8 四川大學文新學院 麥小宇;民間信仰中的燒頭香[N];中國民族報;2010年
9 朱亞圣;市區(qū)柳府王爺廟被正式列為民間信仰場所[N];閩南日報;2010年
10 麗水職業(yè)技術學院 張祝平;我國民間信仰的生態(tài)內(nèi)質(zhì)及現(xiàn)代意蘊[N];中國民族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新民;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安靜;布朗族民間信仰的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3 羅惠,
本文編號:15532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55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