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中國教會神學教育的思考
本文關鍵詞: 神學教育 國教會 健康發(fā)展 金陵神學院 教育人才培養(yǎng) 開拓創(chuàng)新 神學思想 建設基地 與時俱進 優(yōu)良傳統(tǒng) 出處:《中國宗教》2013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在繼續(xù)發(fā)揚神學院校服務教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使神學院校真正成為引導教會健康發(fā)展的神學思想建設基地。神學教育關乎教會人才培養(yǎng),與教會發(fā)展唇齒相依、相輔相成。一方面,神學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有賴于教會的支持;另一方面,教會未來發(fā)展取決于當前神學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質(zhì)量。好的神學教育還可以為教會把脈,為教會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正確的神學思想。一中國教會恢復禮拜30多年來,神學教育有了相當?shù)陌l(fā)展,但當前神學教育的現(xiàn)狀與中國教會長遠發(fā)展之間還有很大差距。神學
[Abstract]:While continuing to carry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 of serving the church in theol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open up new ideas, and make theol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ally become the base of theological thought construction to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hurch. Theology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urch talents. On the one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ological education depends on the support of the church; on the other h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hurch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present theological education. Good theological education can also provide the church with the right theological thought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hurch. Theological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considerably, but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ological education an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urches.
【作者單位】: 浙江省基督教協(xié)會;浙江神學院;
【分類號】:B97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曉望,宏志,曉顧,大衛(wèi)古德伯恩;"我特別希望在人才培訓和神學教育事工方面能夠展開合作……"[J];天風;2004年12期
2 王艾明;;論中國教會神學教育學研究之主題與思路[J];金陵神學志;2001年04期
3 徐曉鴻;自傳工作須深化[J];天風;1999年02期
4 田雨;老驥伏櫪——訪王神蔭主教[J];天風;1995年01期
5 王從友;;神學教育與神學思想建設研討會論點摘編[J];天風;2008年21期
6 王們;;中國教會神學教育回顧——以金陵協(xié)和神學院為例[J];金陵神學志;2010年01期
7 嚴錫禹;;從儒家傳統(tǒng)看中國的神學教育[J];金陵神學志;2010年01期
8 田雨;歲老根彌壯——訪孫彥理主教[J];天風;1994年12期
9 ;神學教育與神學思想建設研討會在金陵舉行[J];天風;2008年19期
10 肖安平;;素質(zhì)教育與神學教育[J];金陵神學志;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以驊;;教會大學與神學教育[A];近代中國(第八輯)[C];1998年
2 成祖明;;努力構建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體系[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徐以驊;;顏永京與圣公會[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4 劉衛(wèi);;從處境神學認識中國教會的成長[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季劍虹;;誠實面對歷史 努力開拓未來——“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研討會開幕詞[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顧夢飛;;中國教會合一理想的努力[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序[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黎新農(nóng);;從“上帝的宣教”看“宣教運動與中國教會”[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徐曉鴻;;西方神學思想中的非神學因素對中國教會的影響——兼論近代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闞保平;;神學思想建設是中國教會的文化任務[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桂花;中國教會圣經(jīng)事工展水平一流[N];人民日報;2007年
2 本報駐美國記者 李文云;腳前的燈 路上的光[N];人民日報;2006年
3 記者 鄒德浩;中國教會圣經(jīng)事工展在紐約揭幕[N];人民日報;2006年
4 馬桂花;中國教會圣經(jīng)事工展在德國拉開序幕[N];人民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張世輝;中國基督教應設主教[N];中國民族報;2005年
6 記者 張世輝;中國教會圣經(jīng)事工展將赴德展出[N];中國民族報;2007年
7 彭敏;中國教會圣經(jīng)事工展將首次赴歐展出[N];人民日報;2007年
8 馬桂花;向歐洲人講述中國圣經(jīng)故事[N];中國民族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張敏;“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研討會在滬召開[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趙川東;心靈對話:讓世界了解中國宗教[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建平;紅旗下的十字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小龍;當代美國天主教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斌;天國的救贖與塵世的批判[D];吉林大學;2010年
4 逄媛寧;猶太性與美國化:懷斯與美國猶太教[D];山東大學;2010年
5 石麗;基督教信仰與團體秩序建構[D];上海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偉;清末民初教會合一運動研究(1900-1927)[D];山東大學;2008年
2 蘇恩仙;韓國基督教海外傳教對韓國對外關系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9年
3 曹爽;20世紀七八十年代韓國基督教境外傳教歷史條件解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肖郁哉;護翼下的自立[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程新;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華全國基督教協(xié)進會[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陸燕花;民國年間潮汕地區(qū)基督教本色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夢遙;韓國基督教盛行的原因[D];北京大學;2008年
8 吳倩倩;約翰·衛(wèi)斯理神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莉;賀川豐彥與二十世紀中國基督教思潮[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陸艷;當前我國宗教組織財產(chǎn)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411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54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