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伊斯蘭教與數(shù)字“七”
本文關(guān)鍵詞: 《古蘭經(jīng)》 穆圣 易卜拉欣立足處 拜功 精神聯(lián)系 敬畏感 神圣感 教法學派 人與神 討拉特 出處:《中國穆斯林》2013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數(shù)字"七"本是個普通的數(shù)字,但是,許多國家、許多民族把它視為一個神秘、神圣的數(shù)字,對它十分崇仰敬畏。之所以對數(shù)字"七"具有神圣感,甚至敬畏感,蓋因"七"與宗教的關(guān)系。伊斯蘭教中的許多規(guī)定和禮儀,往往也和數(shù)字"七"有著密切關(guān)系。一、各宗教與數(shù)字"七"數(shù)字符號學中的7與色彩符號學中的紫色極為相似,它們的共性是神秘,皆被宗教青睞。數(shù)字7象征著人的內(nèi)在需要尋找深度意義和精神聯(lián)系,是善于挖掘事物真相之數(shù)�?梢哉f,數(shù)字7代表著人與神之間的神秘聯(lián)系,所以,全世界都將7看作幸運數(shù)字。比如佛教有釋迦牟尼面壁七天或者七七四十九
[Abstract]:The positive number "seven" is an ordinary number, but in many countries, many nations regard it as a mysterious, sacred number, and admire it very mu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n" and religion. Many of the rules and rituals of Islam are ofte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umber "seven." first, the seven in the digital semiotics of the number "seven" is very similar to the purple in color semiotics. The common denominator is mystery, which is favored by religion. The number 7 symbolizes the inner need of man to find deep meaning and spiritual connection, and is good at digging into the truth of thing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number 7 represents the mysterious connection between man and god, so, The world regards 7 as a lucky number. For example, Buddhism has seven days of Sakyamuni noodles or seven seven forty nine
【作者單位】: 中國伊斯蘭教經(jīng)學院;
【分類號】:B96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淑麗;試談《古蘭經(jīng)》中的比喻藝術(shù)(一)[J];中國穆斯林;2000年04期
2 ;試談《古蘭經(jīng)》中的比喻藝術(shù)(二)[J];中國穆斯林;2000年05期
3 馬孝賢;《古蘭經(jīng)》的誦讀藝術(shù)及探討[J];中國穆斯林;2000年05期
4 漠雨;貴重與光彩——記馬千云金書漢譯《古蘭經(jīng)》[J];中國穆斯林;2000年06期
5 楊淑麗;試談《古蘭經(jīng)》中的比喻內(nèi)涵[J];中國穆斯林;2000年06期
6 萬維強;《古蘭經(jīng)》對維吾爾族民俗的影響[J];昌吉師專學報;2000年02期
7 宋巧燕;《古蘭經(jīng)》在我國的翻譯流傳[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8 李淑華;《古蘭經(jīng)》教育思想探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9 賈寶維;《古蘭經(jīng)》經(jīng)濟思想探析[J];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10 ;烏思堯先生捐贈手抄《古蘭經(jīng)》儀式在京舉行[J];中國穆斯林;200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馬敏;;附錄 《古蘭經(jīng)》中對經(jīng)濟商貿(mào)的有關(guān)規(guī)定[A];中國回商文化(第一輯)[C];2008年
2 施光;;《古蘭經(jīng)》——蘊涵著性別歧視觀念的伊斯蘭經(jīng)典[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馬敏;;《古蘭經(jīng)》中對經(jīng)濟商貿(mào)的有關(guān)規(guī)定[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4 馬赫穆德·穆薩·拉希德;馬尚洛·法里達;丁一成;;伊斯蘭經(jīng)濟的理論和方法論基礎(chǔ)[A];中國回商文化(第一輯)[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志湘;《古蘭經(jīng)》中的和諧思想[N];中國民族報;2005年
2 林子;罕世袖珍孤本《古蘭經(jīng)》網(wǎng)上拍賣[N];中國文化報;2003年
3 本報駐印度記者 陳繼輝;美軍 褻瀆《古蘭經(jīng)》 惹怒穆斯林[N];人民日報;2005年
4 馬孟良;一生辛勤為譯經(jīng)[N];中國民族報;2006年
5 記者 張廣艷;陳廣元大阿訇手書石刻《古蘭經(jīng)》告竣[N];中國民族報;2006年
6 陳金山;我國現(xiàn)存最早手抄本《古蘭經(jīng)》修復成功[N];中國民族報;2007年
7 倩蘭;《古蘭經(jīng)》審美[N];貴州民族報;2007年
8 記者 鄭崢邋鄭桉;回族博物館有了“鎮(zhèn)館之寶”[N];華興時報;2007年
9 南京日報記者 李冀 實習生 余方;南博專家將修復中國最古老《古蘭經(jīng)》手抄本[N];南京日報;2006年
10 張敏;第七屆全國《古蘭經(jīng)》誦讀比賽昨在京結(jié)束[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金忠杰;《古蘭經(jīng)》注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鄧偉倪;文萊與中國西北地區(qū)伊斯蘭文化比較[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尚平;《古蘭經(jīng)》的和諧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丹;《古蘭經(jīng)》女子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金貴;論《古蘭經(jīng)》的人性思想及其現(xiàn)實價值[D];寧夏大學;2005年
4 丁克家;論《古蘭經(jīng)》的美學思想[D];寧夏大學;2003年
5 阿哈萊姆;《論語》與《古蘭經(jīng)》比較[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6 丁萬花;《古蘭經(jīng)》敘事模式初探[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7 買買提明·艾合買提;《古蘭經(jīng)》人生哲學思想及其現(xiàn)實價值[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旭;《古蘭經(jīng)》的翻譯與誤讀[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9 馬靜;馬振武譯《古蘭經(jīng)》中的近代漢語詞匯研究[D];寧夏大學;2013年
10 陳一新;《古蘭經(jīng)》中的誠信思想述論[D];新疆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4966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49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