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洪洞民間信仰——以碑刻和地方志所載廟宇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1-02 10:14
本文關鍵詞:明清時期洪洞民間信仰——以碑刻和地方志所載廟宇為例 出處:《山西檔案》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明清時期山西洪洞的民間信仰較為典型。祖先帝王神靈廟宇如伏羲、女媧、后土以及堯舜廟宇非常集中,此為當?shù)孛耖g信仰中最為突出的特點。自然神靈信仰集中于水神和山神,幾乎每個村落都有形制不一的龍王廟,水域中心區(qū)村莊尤甚。山神主要以霍山山神為代表。古圣先賢廟宇以關帝廟和商山廟居多,職業(yè)神靈主要以獄神皋陶和樂神師曠廟為代表。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folk beliefs of Hongdong in Shanxi Province were typical. The temples of the ancestors of imperial gods such as Fuxi, Nuwa, Houtu and Yao and Shun temples were very concentrated. This is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local folk belief. The belief of natural gods is concentrated in water gods and mountain gods, almost every village has a different form of Longwang Temple. In the center of the water area, the village is especially. The god of mountain is mainly represented by the god of Huoshan. The temple of ancient sage and sage is mainly represented by the temple of Guan emperor and the temple of Shangshan, and the professional deities are mainly represented by Tao Tao of prison god and Shikuang temple of Yue god.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山西碑刻題名收集整理與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14BZS028
【分類號】:B933
【正文快照】: 民間信仰是指在民眾中自發(fā)產生的一套神靈崇拜觀念、行為習慣和相應的儀式制度。中國民間信仰是深植于中國老百姓當中的宗教信仰及其宗教行為表現(xiàn)。廟宇作為實體存在的一種建筑,承載了民間信仰變化的基本脈絡與內容。本文從廟宇、碑刻、地方志以及田野調查等資料,嘗試厘清明清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踐;;明清時期政府的“嚴管”宗教政策及其影響[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5期
2 孫洪升;明清時期茶葉生產發(fā)展原因探析[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3 馬鳳春;;論明清時期條例的性質[J];理論界;2010年08期
4 周典恩;;也談明清時期大陸移民渡臺的原因與類型[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孫劍;;明清時期人們如何減少珍貴圖書蠹蟲的侵害[J];蘭臺世界;2013年08期
6 顏曉紅;;明清時期湖南的城鎮(zhèn)和市墟[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王勇紅;王勇浩;;明清山西鹽商與茶商之比較[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孟昭鋒;王元林;;明清時期泰山進香及相關問題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9 陳楠;;明清時期漕運對天津社會影響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4年15期
10 林劍華;;明清時期福建省內再次移民及動因探析[J];東南學術;2006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統(tǒng)圳;明清陜北災荒研究[D];延安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687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368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