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學20世紀上半葉學術(shù)思潮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神話學20世紀上半葉學術(shù)思潮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20世紀上半葉 中國神話學 神話學 學術(shù)思潮
【摘要】:20世紀上半葉(1903-1949年)是我國近現(xiàn)代神話學發(fā)軔時期,經(jīng)過了神話學的萌芽、奠基和拓展三個階段,中國神話學從無到有,在眾多前輩先賢的努力下一步一步建設了起來。中國神話學的理論受益于西方理論的傳入,前輩學者們在西方理論的影響下,結(jié)合中國本土傳統(tǒng)學術(shù)方法,使得中國神話學從誕生之日起便有強烈的本土色彩和民族色彩。在此過程中,產(chǎn)生了大大小小的研究思潮,吸引著一代又一代學者從各個方面對中國神話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 本文旨在對20世紀上半葉神話研究領域中產(chǎn)生的學術(shù)思潮的梳理,從一個特別的角度來梳理中國神話學在上個世紀前五十年的學術(shù)史,使我們對中國神話學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有學者曾說我國神話學的研究始終貫穿著兩股思潮,即西方人類學的神話理論和方法和中國本土文獻典籍考校。這種說法是合理的,但是概括得太過簡略,并不能完全吻合上世紀上半葉我國神話學的狀況。當時許多思想不斷融合碰撞進行交流,最為明顯的是人類學派神話學思潮和歷史學派辯證歷史與神話的思潮。國內(nèi)學者對人類學派的運用尤其以安德魯·蘭等西方學者的理論為主,而歷史學派方面,一邊是顧頡剛為首的“古史辨”派的疑古思潮,一邊是徐旭生對疑古思潮的批評和反思。除了這兩個思潮,還有比較明顯的神話學文獻研究與田野調(diào)查的轉(zhuǎn)換,并且從主體的漢民族走向多民族神話研究的思想潮流。最后是既顯眼又往往容易被人忽視的,神話學者們構(gòu)筑中國神話體系這一思潮。通過對這四種思潮的嘗試梳理,來更好地對神話學的脈絡進行把握。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93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麗琴;;顧頡剛與茅盾神話研究之比較[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魏善浩;神話是人類最早的意識形態(tài)——兼論馬克思主義神話觀的歷史地位[J];長沙水電師院學報(社會科學學報);1994年03期
3 陳永香;人類學派對中國現(xiàn)代神話學的影響瑣談[J];楚雄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4 趙新;;“神話”概念的再探討——兼論與中國神話研究的適切性問題[J];大連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5 陳正平;;茅盾早期對神話研究的貢獻[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6 劉愛梅;嶄新而科學的神話學派的崛起──唯物辯證神話學派管窺[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S1期
7 汪楠;;中國神話早期研究的資料搜集與理論譯介[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1年01期
8 趙沛霖;顧頡剛先生對中國神話學的巨大貢獻[J];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9 汪楠;;茅盾神話研究探析[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3年01期
10 丁爾綱;論茅盾神話觀的形成、發(fā)展及其文化索源特征[J];東岳論叢;1991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汪楠;20世紀上半葉中國神話學史[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代云紅;中國文學人類學基本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926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29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