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成都佛教義學及其與巴蜀禪僧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7-12-07 17:13
本文關鍵詞:宋代成都佛教義學及其與巴蜀禪僧的關系
【摘要】:晚唐至北宋中期,以大慈寺為中心的成都佛教義學仍在巴蜀佛教中占有相當突出的位置。這種強勢的義學影響,一方面是分燈以后的禪宗各支在巴蜀地區(qū)很長一段時期不能有效展開,另一方面則是自巴蜀外出求法的學僧大多具有較好的義學功底,一旦轉入禪宗以后,能夠迅速成為一代龍象。延及南宋中后期,我們還能看到以大慈寺為中心的成都佛教義學對巴蜀禪僧的深刻影響。是亦宋代巴蜀佛教的特色之一,治中國佛教史者斷斷不可不加留意。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巴蜀佛教文化史研究”(12BZJ008)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多卷本《中國寺觀文化史》”(13&ZD079)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948
【正文快照】: 一晚唐五代,“分燈禪”雖已逐步在巴蜀地區(qū)傳播開來,但因傳統(tǒng)慣性,直至北宋中期,以成都為中心,佛教義學在巴蜀仍有很大的影響。以大慈寺為中心,成都地區(qū)的很多寺院仍然是以解經(jīng)說法為其重點,禪宗開辟出來的直切心性之法還沒有普遍被人接受。許多名為禪師的高僧,也都是以禪教并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笑天;日本禪僧中國修行體驗談[J];法音;2002年04期
2 向世山;四川禪僧的叛逆性格[J];文史雜志;2003年05期
3 李熙;;論宋代禪僧傳中普通僧侶的形象塑造[J];中華文化論壇;2014年01期
4 月真;士德;;湖山藏古寺 禪僧育佳茗——西湖龍井茶與佛教文化[J];茶博覽;2006年01期
5 陳勁;;淺談晚唐禪僧書法[J];青年文學家;2014年18期
6 壽舒舒;;中日禪僧往來與南宋水墨畫東傳日本之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7 江靜;;日藏宋元禪僧墨跡綜考[J];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8 ;日本禪僧在河北柏林禪寺體驗修行生活[J];法音;1999年01期
9 張美蘭;《十國春秋》禪僧列傳校讀記[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03期
10 吳濤;;隱逸禪僧寒山——“垮掉一代”的東方精神偶像[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曉平;現(xiàn)代禪僧,,以情證道[N];中華讀書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沐萱;宋代禪僧畫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2631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26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