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基督教新教對中國婦女形象的建構
發(fā)布時間:2017-12-05 22:14
本文關鍵詞:19世紀基督教新教對中國婦女形象的建構
【摘要】:自19世紀新教進入中國以來,向婦女傳教就成為傳教士的一項重要工作。建構出理想的基督教婦女就成為傳教士進入中國社會和傳播基督教義的一個結合點。晚清重構的婦女形象是各種力量的博弈所形成的新的"文化形象"的女性化身。新教傳教士所重構的婦女形象,既反映了傳教士對中國婦女皈依的向往,也反映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焦慮。于是,傳教士在對婦女形象的再構過程中汲取了中國儒家文化、基督教文化這兩種思想文化資源。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B978
【正文快照】: 早在馬禮遜來華時就已經(jīng)意識到婦女工作在中國傳教事業(yè)中的重要性。沒有或為妻子或為母親的女信徒的加入,對于“整個傳教事業(yè)來說是危險的”[1]。19世紀傳教士的工作重心在于家庭生活、衛(wèi)生、幸福、和諧1,向婦女傳教被認為是走進中國家庭的途徑。婦女信仰基督教意味著整個家庭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康宜;錢南秀;;美國漢學研究中的性別研究——與孫康宜教授對話[J];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褚艷紅;變動中的女性研究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艷峰;從依附到自覺[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黨為;近三十年來的美國清史研究:以新清史為線索[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康宜;錢南秀;;美國漢學研究中的性別研究——與孫康宜教授對話[J];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佟洵;基督教新教在北京的傳播及其演進歷程[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2 吳義雄;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基督教新教[J];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02期
3 夏泉;基督教新教在中國的早期傳播[J];貴州文史叢刊;2002年01期
4 伍玉西;基督教新教在廣州傳播述論[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薛熙明;唐雪瓊;朱z,
本文編號:12563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25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