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宗教觀的形成及影響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宗教觀的形成及影響
【摘要】: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xiàn)當代社會中,宗教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宗教問題更是錯綜復雜,我國是典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國家,如何引導宗教同主流意識形態(tài)相適應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馬克思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構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雖然關于宗教問題的理論在其整體的思想體系中比例不大,但是它確能為處理中國社會的宗教問題提供積極的借鑒意義。 本論文主要分三章內(nèi)容展開:第一章著力分析馬克思宗教觀的產(chǎn)生和形成,主要闡述馬克思宗教觀產(chǎn)生的背景及其宗教觀日趨成熟的過程。首先,馬克思的宗教觀產(chǎn)生的背景是從兩方面進行分析的。一方面,從外部的社會環(huán)境出發(fā),通過了解當時馬克思生長的國家背景、社會環(huán)境以及馬克思的家庭背景,分析外部環(huán)境對馬克思宗教觀的形成的影響作用;另一方面,系統(tǒng)的從學術繼承層面上來分析馬克思宗教觀的理論基礎,本文沿著歷時的脈絡,從早期的唯理派與經(jīng)驗派到黑格爾,,再到青年黑格爾派唯心主義哲學和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宗教哲學,對馬克思宗教觀的理論來源做一個系統(tǒng)的探源。其次,在系統(tǒng)了解了馬克思宗教觀產(chǎn)生的背景后,最為重要的就是對馬克思宗教觀形成的脈絡做一個細致的梳理。本文主要把馬克思的宗教觀分為四個階段,即1837年以前的學生時代萌芽階段、1837—1844年青年黑格爾派時期的轉變階段、1844—1848年歷史唯物主義宗教觀形成階段以及1858以后《資本論》深化階段。通過各個階段馬克思宗教觀的梳理,對馬克思個人的宗教觀進行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尤其是第四個階段尤為關鍵,是本文的一大亮點,是對馬克思宗教觀重新認識的關鍵章節(jié)。 第二章闡述馬克思宗教觀的主要內(nèi)容,主要闡述馬克思的宗教本質(zhì)觀、宗教的功能及宗教前景預測。通過分析學術界流行的“鴉片說”、“異化論”、“自我意識論”、“虛幻反映論”來提出自己對于馬克思宗教本質(zhì)的淺薄認識。當然,任何事物,付諸于實踐才是其最終目的,因此,宗教功能探討勢在必行,本文突破了以往多研究馬克思宗教的消極功能的界限,在本文中多是在分析馬克思對于宗教積極功能的認識,通過分析宗教的政治功能、文化傳播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心靈慰藉功能及社會整合功能,使人們對宗教重新認識。當然,宗教的前景也是學界熱議的話題,馬克思就宗教的前景有具體的言論,他認為宗教發(fā)展的終點必然是消亡。 第三章主要論述馬克思宗教觀的當代影響,這也是全文的難點所在,主要結合宗教的格局現(xiàn)狀,分析馬克思宗教觀對于我國宗教影響,進而提出引導宗教同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相適應的啟示。 從整篇論文來看,重點是馬克思宗教觀的產(chǎn)生、形成及主要內(nèi)容,難點是馬克思在不同語境中對宗教的本質(zhì)的概括。當然,文中有諸多觀點可能有些偏頗,還有待更加完善。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920;A811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海妹;;從宗教信仰看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2 賈軼;;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哲學之探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3 沈慧;;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研究[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楊以謙;;民主:政治資源配置的基本方式[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何長文;巫與圣的文化關聯(lián)[J];北方論叢;2004年03期
6 李春賢;彭喜保;;“三執(zhí)政”實踐要求[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7期
7 楊靖筠;;淺析蒙元時期的天主教[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董四代;;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中的三維范式轉變[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游曉蘭;對正當防衛(wèi)若干問題的思考[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10 高元;;法治視角下的新聞輿論監(jiān)督建設[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霄;方宏偉;;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中國特色法治政府[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龔武;;管子形勢道哲學的閱讀及其訴說——管子哲學研究相關性問題探討[A];管子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會第四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09年
3 陳志強;;論拜占廷文化的獨特性[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顧愛華;;第五章 中國社會科學類社團與其他社會組織的關系研究[A];中國社會科學類社團科學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C];2009年
5 胡s
本文編號:1253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25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