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慧遠與《喪服經(jīng)》考論
本文關鍵詞:廬山慧遠與《喪服經(jīng)》考論
更多相關文章: 慧遠 喪服經(jīng) 儒佛兼宗 儒釋調(diào)和 佛教“中國化”
【摘要】:魏晉以來,特殊的歷史原因造成儒家禮學復興,南方《喪服》之學獨盛。當時的佛教領袖慧遠在廬山期間,也曾講習《喪服經(jīng)》,并培養(yǎng)出像雷次宗這樣的"通經(jīng)"碩儒。這一方面是中國佛教學者學術上儒佛兼宗、思想上儒釋調(diào)和的結果。佛教學者通過援"禮"入佛、以禮護法,佛教對"禮"的依附與調(diào)和,與政治、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既是慧遠自身所秉承的正統(tǒng)史觀使然,也和他篤信"神不滅說"及深受《毗曇》學"法性實有"教義的影響有關。這種"神不滅"的本體論思想,實際上是小乘犢子部"勝義我"學說與魏晉玄學相似本體論及中國傳統(tǒng)的"靈魂不滅"觀念雜糅的產(chǎn)物。由慧遠所開創(chuàng)的佛教思想,在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上逐漸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就佛教自身而言,在與傳統(tǒng)宗法社會的一系列碰撞與融合中,而日趨民族化、本土化。
【作者單位】: 陜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關鍵詞】: 慧遠 喪服經(jīng) 儒佛兼宗 儒釋調(diào)和 佛教“中國化”
【基金】: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北朝時期的佛教與民族關系問題研究”(14BZJ006) 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儒釋道三教關系史研究”(11JZD005)子課題“魏晉南北朝三教關系研究”
【分類號】:B948
【正文快照】: 一史載慧遠在廬山期間曾講習儒家經(jīng)典《喪服經(jīng)》!陡呱畟鳌x廬山慧遠》說:“遠內(nèi)通佛理,外善群書,夫預學徒,莫不依擬。時遠講《喪服經(jīng)》,雷次宗、宗炳等,并執(zhí)卷承旨。次宗后別著《義疏》,首稱雷氏,宗炳因寄書嘲之曰:‘昔與足下共于釋和上間,面受此義,今便題卷首稱雷氏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錢杭;論喪服制度[J];史林;198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運好;;由碰撞到融合:論魏晉經(jīng)學與佛學的關系[J];孔子研究;2015年03期
2 張繼濤;朱麗霞;;作為“文”的《詩經(jīng)》與朱熹“道”學的形成[J];朱子學刊;2003年00期
3 王頌;;千年人謂兩風流——論《道賢論》所記名僧名士事[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
4 范子燁;;儒道釋合流的前夜:從《世說新語》看東晉清談與佛學的關系[J];學術交流;2015年07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繼紅;“分”與倫理[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紅;漢譯佛經(jīng)敘事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4 葉們;任伯年花鳥畫色彩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
5 顧凱;論庾氏家族與東晉政治[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6 馬曉菲;明代僧官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7 巫勝禹;佛教思惟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8 李勤合;廬山慧遠教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蘇鑫;清朝服制對法律的調(diào)整和制約[D];吉林大學;2013年
2 何丹丹;論佛經(jīng)翻譯與中國文化[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3 陳璐f,
本文編號:11026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10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