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集》凈土思想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安樂集》凈土思想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凈土 安樂集 廣略相入 稱名念佛
【摘要】:本文是對《安樂集》中凈土思想的研究,主要側(cè)重于探討道綽對凈土理論與方法的闡述與貢獻。全文分為三個部分:判教理論、西方凈土和修行法門。在判教理論中,又分為三個部分,即時教機相應學說、凈圣二門判和祖師系統(tǒng)。這部分內(nèi)容,反映了道綽對于凈土思想之價值上的認知;在西方凈土部分中,闡述了道綽對于西方凈土的成因及西方凈土的功德的認識,以及由此而引出的廣略相入的重要思想;在修行法門中,分為兩部分,即信(通過破異見邪執(zhí),生起凈信)和行(發(fā)菩提心,念佛法門)。修行法門這部分是本文論述的重點,亦是凈土宗理論的重點。道綽對稱名念佛的重視,對善導確立稱名念佛為凈土宗主要法門、簡化凈土修行有著重要影響,這也是后來凈土思想得以在民間廣泛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統(tǒng)而觀之,本文所論述的凈土宗理論與方法既有他對曇鸞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又有道綽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闡發(fā),為善導集其大成奠定了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凈土 安樂集 廣略相入 稱名念佛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B94
【目錄】:
- 前言6-8
- 一、判教理論8-14
- (一) 時教機相應學說8-10
- (二) 圣凈二門判10-13
- (三) 凈土宗祖師系統(tǒng)13-14
- 二、西方凈土14-20
- (一) 西方凈土的成因14-16
- (二) 西方凈土的功德16-20
- 三、修行法門20-37
- (一) 信20-27
- 1、凈土是佛土的真實之境20-23
- 2、往生凈土是眾生的真實往生23-26
- 3、凈穢二土比較,勸歸西方凈土26-27
- (二) 行27-37
- 1、發(fā)菩提心27-28
- 2、念佛法門28-37
- 結(jié)語37-39
- 注釋39-42
- 參考資料42-43
- 論文摘要(中文)43-46
- 論文摘要(英文)46-49
- 后 記4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施光明;;曇鸞與凈土祖庭玄中寺——曇鸞研究之三[J];五臺山研究;1990年03期
2 劉連生;郝國春;;菅原惠慶與玄中寺[J];五臺山研究;1992年04期
3 李賀敏;日本凈土宗宗務總長水谷幸正一行來訪[J];法音;2005年07期
4 楊曾文;;日本凈土宗祖法然及其判教學說[J];佛學研究;2008年00期
5 圣凱;中國佛學院授予日本凈土宗藤堂恭俊法主名譽教授稱號[J];法音;1999年10期
6 戴曉云;東林凈土茶文化——淺論凈土宗和中國茶文化[J];農(nóng)業(yè)考古;2003年02期
7 華方田;中國佛教宗派——凈土宗[J];佛教文化;2005年05期
8 宋智明;;凈土發(fā)愿漫談[J];法音;1990年03期
9 賈題韜;嚴永奎;;修凈土宗漸次觸及實質(zhì)[J];法音;1993年11期
10 李賀敏;無著天親隔海望 與君世世為兄弟——日本友人水谷幸正先生訪華側(cè)記[J];法音;2004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馮巧英;;凈土宗形成探源[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洪瑜瑛;;《方丈記》與《徒然草》——無常觀的對比[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高令印;;試論弘一大師的律學思想[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3年
4 王崗峰;;如何界定邪教[A];反邪教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鄭文;;原本不迷 解而益迷——與李安綱商榷[A];第二屆全國《西游記》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6 王榮國;;普足禪師成神的文化透視[A];閩臺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7 施光明;;魏晉南北朝文化交融三題[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三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8 蔣明宏;;徐霞客與明代佛教生態(tài)文化[A];徐霞客研究(第19輯)[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印來 王珍;凈土宗在我國的傳播[N];中國民族報;2004年
2 溫金玉;探討凈土宗文化特色 研究凈土宗佛教思想[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3 記者 張廣艷 白正梅 方立天;第二屆凈土宗文化研討會在山西舉行[N];中國民族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張世輝 方立天 俞學明;研究凈土文化 建設(shè)人間佛教[N];中國民族報;2003年
5 呂勇 劉光星;關(guān)于提升凈土宗五祖文化助推建德旅游發(fā)展的思考[N];江南游報;2011年
6 賀偉;楊成武題詞東林寺[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7 降大任邋張秋懷;凈土宗師曇鸞[N];太原日報;2007年
8 靳虎松 周煒;氣勢磅礴的青蓮寺[N];山西日報;2006年
9 毛玨梅;貴州佛教派別[N];貴州民族報;2005年
10 靳虎松;我國早期佛教寺院青蓮寺[N];山西政協(xié)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于海波;清代凈土宗著述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郭征宇;曇鸞凈土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汪志強;印度佛教凈土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4 龔曉康;匛益智旭凈土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吳樹波;中國傳統(tǒng)宗教的休閑智慧[D];浙江大學;2012年
6 阮氏玉華;越南語佛教詞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阮氏玉華;越南語佛教詞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高虹;佛教信仰在當代社會的實踐方式[D];上海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華;《安樂集》凈土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2 張敬全;從西域凈土信仰到中原凈土宗的轉(zhuǎn)變[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印光法師佛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李艷麗;論袁宏道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觀念[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5 張有才;中國凈土宗倫理思想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6 傅坤;善導凈土思想的哲學探析[D];西藏民族學院;2008年
7 卞希東;論善導在凈土宗發(fā)展中的貢獻[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8 朱繼臣;憨山德清以“宗”解“教”的思想[D];蘇州大學;2008年
9 王智勇;匛益智旭融會思想之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10 賈發(fā)義;曇鸞的佛教凈土思想和實踐[D];山西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0990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09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