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子及其《理惑論》辨?zhèn)?/H1>
發(fā)布時間:2017-10-26 12:24
本文關鍵詞:牟子及其《理惑論》辨?zhèn)?/strong>
更多相關文章: 牟子 《理惑論》 辨?zhèn)?/b>
【摘要】:《理惑論》是我國佛教初創(chuàng)時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因收錄問題和該書序言之內容與史實和史料記載不符,導致自明以降許多知名學者對于該書之真?zhèn)斡枰躁P注和考證。實際上,根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三冊和該書序言所言之時空,學界可視該書成書于漢魏時之交州,其作者既非"漢太尉牟融",亦非《理惑論》書名下的"蒼梧太守牟子博傳",而是蒼梧地區(qū)的一位精通儒釋道經典之隱士。根據(jù)偽書的界定和該書序言,也可視該書為偽書。
【作者單位】: 玉林師范學院政史學院;四川大學"985"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
【關鍵詞】: 牟子 《理惑論》 辨?zhèn)?/strong>
【基金】: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KF2012009)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XSH001)
【分類號】:B944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理惑論》,又稱為《牟子理惑論》《牟子》,是我國佛教初創(chuàng)時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內容不僅陳述了佛教中國化的思想基礎、文化基礎,也勾勒出佛教中國化的方式、趨勢和方向,在中國哲學史、思想史、佛教史上均具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為歷代學者研究中國佛教發(fā)展的重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夕原;佛教初傳時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調和——讀《牟子理惑論》[J];佛教文化;2005年03期
2 羅輝映;;牟子《理惑論》略析[J];法音;1984年02期
3 向婷婷;;漢末交州人文環(huán)境考察[J];法制與社會;2006年23期
4 劉玲娣;;論牟子《理惑論》的老子觀[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5 杜萍萍;;再讀《牟子理惑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鄧剛;從《理惑論》看東漢末年儒佛之爭及其影響[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1995年02期
7 郄斌;;牟子《理惑論》及其對中國佛教發(fā)展的影響[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8 黃柏權;我國早期的重要佛教著作──《牟子理惑論》[J];嶺南文史;1996年04期
9 張育英;;牟子、牟融與《理惑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2期
10 陳花艷;;牟子《理惑論》中的三教關系[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賢哲;;七言古詩起源與產生問題考辨[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2 吳良寶;;戰(zhàn)國韓魏銘文考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王莉;;漢樂府挽歌歌辭考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傅林祥;;晚明清初督撫轄區(qū)的“兩屬”與“兼轄”[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何麗華;東漢封君之封地地理分布探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6 湯城;;淺談《史通》對范曄《后漢書》的評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7 闞緒良;呂曉玲;;從“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8 黃珂;蘇仕林;;廣西田林傳統(tǒng)食品八渡筍的民族植物學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年03期
9 董軍;何禮平;;“禪宗五山”山水環(huán)境的文化解讀[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5期
10 欒成顯;;譜牒:記錄中華歷史文化的又一寶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愛賓;;錢弘O觥⒑捍芙逃氡嬗∷韃糩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一輯(2011年中國建筑史學學術年會論文集-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第37卷)[C];2011年
2 周遠方;;科技哲學文獻學及體系的建構芻論[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3 陳立;;古代越南儒學教育評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謝玉娥;;論我國婦女/女性·性別研究學科資料建設[A];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社科信息資料建設——全國高校社科信息資料研究會第十一次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劉焱;;論文獻統(tǒng)計在高校社科信息資料管理中的作用——以文獻管理集成系統(tǒng)V6.5資料室版為例[A];全國高校社科信息資料研究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3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張增午;;豫北長城遺址的探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9年第2期[C];2009年
7 徐嬋菲;姚智遠;;漢墓畫像神話人物的圖像作用及喪葬意義[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秦臻;;四川渠縣新發(fā)現(xiàn)東漢石獸及相關問題[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姚樂;;關于漢鹽瀆縣的幾個問題[A];漢唐社會經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楊銘;;唐代西北民族的“吐蕃化”及其對藏族形成的作用[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曹志紅;老虎與人:中國虎地理分布和歷史變遷的人文影響因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5 曹利云;宋元之際詞壇格局及詞人群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呂偉;體用之間[D];南開大學;2010年
7 宋新娟;中醫(yī)傳統(tǒng)圖式符號審美及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宋金民;水滸小說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賈文麗;漢代河西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金鑫;王充《論衡》與東漢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海燕;論文獻資料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超;秦漢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作物病蟲災害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5 楊曉靜;兩京地區(qū)新莽墓葬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6 劉洋嬌;《明史·河渠志四》海運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董軍;杭州靈隱景區(qū)的空間解析[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8 王雪峰;山東沿海風暴潮災害的歷史規(guī)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王濤;清代山東小清河沿岸的河患與水利建設[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李燕芳;《兒女英雄傳》親屬稱謂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溫玉成;“早期佛教初傳中國南方之路”質疑[J];四川文物;2000年02期
2 劉偉鏗;梵文Buddha譯為“佛”始于廣信[J];肇慶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嶺南佛教傳播的軌跡[J];學術研究;1997年08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花艷;;牟子《理惑論》中的三教關系[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
本文編號:10986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098691.html
本文關鍵詞:牟子及其《理惑論》辨?zhèn)?/strong>
更多相關文章: 牟子 《理惑論》 辨?zhèn)?/b>
【摘要】:《理惑論》是我國佛教初創(chuàng)時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因收錄問題和該書序言之內容與史實和史料記載不符,導致自明以降許多知名學者對于該書之真?zhèn)斡枰躁P注和考證。實際上,根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三冊和該書序言所言之時空,學界可視該書成書于漢魏時之交州,其作者既非"漢太尉牟融",亦非《理惑論》書名下的"蒼梧太守牟子博傳",而是蒼梧地區(qū)的一位精通儒釋道經典之隱士。根據(jù)偽書的界定和該書序言,也可視該書為偽書。
【作者單位】: 玉林師范學院政史學院;四川大學"985"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
【關鍵詞】: 牟子 《理惑論》 辨?zhèn)?/strong>
【基金】: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KF2012009)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XSH001)
【分類號】:B944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理惑論》,又稱為《牟子理惑論》《牟子》,是我國佛教初創(chuàng)時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內容不僅陳述了佛教中國化的思想基礎、文化基礎,也勾勒出佛教中國化的方式、趨勢和方向,在中國哲學史、思想史、佛教史上均具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為歷代學者研究中國佛教發(fā)展的重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夕原;佛教初傳時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調和——讀《牟子理惑論》[J];佛教文化;2005年03期
2 羅輝映;;牟子《理惑論》略析[J];法音;1984年02期
3 向婷婷;;漢末交州人文環(huán)境考察[J];法制與社會;2006年23期
4 劉玲娣;;論牟子《理惑論》的老子觀[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5 杜萍萍;;再讀《牟子理惑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鄧剛;從《理惑論》看東漢末年儒佛之爭及其影響[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1995年02期
7 郄斌;;牟子《理惑論》及其對中國佛教發(fā)展的影響[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8 黃柏權;我國早期的重要佛教著作──《牟子理惑論》[J];嶺南文史;1996年04期
9 張育英;;牟子、牟融與《理惑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2期
10 陳花艷;;牟子《理惑論》中的三教關系[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賢哲;;七言古詩起源與產生問題考辨[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2 吳良寶;;戰(zhàn)國韓魏銘文考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王莉;;漢樂府挽歌歌辭考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傅林祥;;晚明清初督撫轄區(qū)的“兩屬”與“兼轄”[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何麗華;東漢封君之封地地理分布探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6 湯城;;淺談《史通》對范曄《后漢書》的評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7 闞緒良;呂曉玲;;從“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8 黃珂;蘇仕林;;廣西田林傳統(tǒng)食品八渡筍的民族植物學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年03期
9 董軍;何禮平;;“禪宗五山”山水環(huán)境的文化解讀[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5期
10 欒成顯;;譜牒:記錄中華歷史文化的又一寶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愛賓;;錢弘O觥⒑捍芙逃氡嬗∷韃糩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一輯(2011年中國建筑史學學術年會論文集-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第37卷)[C];2011年
2 周遠方;;科技哲學文獻學及體系的建構芻論[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3 陳立;;古代越南儒學教育評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謝玉娥;;論我國婦女/女性·性別研究學科資料建設[A];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社科信息資料建設——全國高校社科信息資料研究會第十一次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劉焱;;論文獻統(tǒng)計在高校社科信息資料管理中的作用——以文獻管理集成系統(tǒng)V6.5資料室版為例[A];全國高校社科信息資料研究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3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張增午;;豫北長城遺址的探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9年第2期[C];2009年
7 徐嬋菲;姚智遠;;漢墓畫像神話人物的圖像作用及喪葬意義[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秦臻;;四川渠縣新發(fā)現(xiàn)東漢石獸及相關問題[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姚樂;;關于漢鹽瀆縣的幾個問題[A];漢唐社會經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楊銘;;唐代西北民族的“吐蕃化”及其對藏族形成的作用[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曹志紅;老虎與人:中國虎地理分布和歷史變遷的人文影響因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5 曹利云;宋元之際詞壇格局及詞人群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呂偉;體用之間[D];南開大學;2010年
7 宋新娟;中醫(yī)傳統(tǒng)圖式符號審美及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宋金民;水滸小說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賈文麗;漢代河西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金鑫;王充《論衡》與東漢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海燕;論文獻資料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超;秦漢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作物病蟲災害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5 楊曉靜;兩京地區(qū)新莽墓葬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6 劉洋嬌;《明史·河渠志四》海運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董軍;杭州靈隱景區(qū)的空間解析[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8 王雪峰;山東沿海風暴潮災害的歷史規(guī)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王濤;清代山東小清河沿岸的河患與水利建設[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李燕芳;《兒女英雄傳》親屬稱謂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溫玉成;“早期佛教初傳中國南方之路”質疑[J];四川文物;2000年02期
2 劉偉鏗;梵文Buddha譯為“佛”始于廣信[J];肇慶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嶺南佛教傳播的軌跡[J];學術研究;1997年08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花艷;;牟子《理惑論》中的三教關系[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0986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09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