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民國時期的伊斯蘭復興運動

發(fā)布時間:2017-10-24 08:08

  本文關鍵詞:民國時期的伊斯蘭復興運動


  更多相關文章: 民國 伊斯蘭復興運動 達浦生 回族知識分子


【摘要】: 民國時期的伊斯蘭復興運動是中國伊斯蘭教在歷經(jīng)衰落后的一次歷史性復興,也是中國穆斯林社會在經(jīng)濟、政治以及思想文化上的一次全面復興。本文試圖在中國伊斯蘭教發(fā)展和中國近代社會變遷的宏觀背景下,對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進行細致描述和深入詮釋。將這場近代中國伊斯蘭教的復興運動融入于近代中國社會變遷的大環(huán)境中,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和當時的民族自覺歷程等一系列中國近代社會變革作比較分析,從中揭示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無論對于中國伊斯蘭教還是中國社會所擁有的特殊意義。同時,作為這場復興運動的領導者和參與者,以達浦生為代表的回族知識分子的人生經(jīng)歷、學術思想以及他們與當時伊斯蘭社會的種種聯(lián)系都充分地反映著這場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本質特征。對于其伊斯蘭復興思想與宗教實踐的考察,在進一步勾勒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全貌的同時,更為本文奠定了這樣一個主旨:以達浦生為代表的回族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正是這場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的主體與實質。 本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主要是對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研究現(xiàn)狀以及創(chuàng)新之處與研究方法作一個交代。第二部分從第一章到第四章,是文章的論述主體。第一章主要是對中國伊斯蘭教發(fā)展的回顧,旨在說明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是中國伊斯蘭教發(fā)展的歷史積淀所造成的。第二章主要是對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所處的時代背景——近代中國社會的描述與分析。同時,對世界范圍內的伊斯蘭復興運動做一個簡單的概述,考察那個時期的中國伊斯蘭教所處的世界環(huán)境。第三章主要論述達浦生與他的伊斯蘭復興思想。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其實質是中國伊斯蘭教在思想文化上的復興,因此,對于這場復興運動中的思想的研究也就成為了全文的重點。第四章主要揭示回族知識分子群體與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它也是對前三章的總結和概括,旨在闡明“以達浦生為代表的回族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是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的主體與實質”這一中心論點。第三部分為結語,主要對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歷史意義的揭示。
【關鍵詞】:民國 伊斯蘭復興運動 達浦生 回族知識分子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B968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緒論8-15
  • 一、選題的目的與意義8-9
  • 二、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的研究現(xiàn)狀9-13
  • 三、創(chuàng)新之處與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中國伊斯蘭教之發(fā)展15-25
  • 一、民國以前的中國伊斯蘭教15-20
  • (一) 唐宋時期中國伊斯蘭教的發(fā)展15-17
  • (二) 元明時期中國伊斯蘭教的發(fā)展17-19
  • (三) 清代中國伊斯蘭教的發(fā)展19-20
  • 二、民國初期的中國伊斯蘭教20-25
  • (一) 人口、教育的發(fā)展21-22
  • (二) 社會團體組織的發(fā)展22-25
  • 第二章: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之時代背景25-30
  • 一、民國時期的社會及宗教25-28
  • (一)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25-26
  • (二)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26-27
  • (三) 民國時期的“宗教復興”27-28
  • 二、世界范圍內的伊斯蘭復興運動28-30
  • 第三章:達浦生與他的伊斯蘭復興思想30-42
  • 一、達浦生的生平30-31
  • 二、達浦生的著述31-32
  • 三、達浦生的伊斯蘭復興思想32-42
  • (一) 思想之來源32-34
  • (二) 思想內容之分析34-39
  • (三) 以復興思想為指導的宗教實踐39-42
  • 第四章:回族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與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42-47
  • 一、回族知識分子——一個特殊的伊斯蘭文化群體42-44
  • (一) 個體身份的認同:既是學者,也是領導者42-43
  • (二) 社會身份的認同:回民、教民與國民三者的統(tǒng)一43-44
  • 二、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中國伊斯蘭教發(fā)展的必然趨勢44-45
  • (一) 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之成因分析44-45
  • (二) 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之目的分析45
  • 三、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回族知識分子群體的思想歷程45-47
  • 結語:啟示與借鑒——民國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歷史意義47-50
  • 一、對于近代中國伊斯蘭社會的意義47-48
  • 二、對于中國穆斯林的意義48-49
  • 三、對于近代中國社會的意義49-50
  • 尾聲50-51
  • 參考文獻51-54
  • 著作類51-52
  • 中文著作51-52
  • 英文著作52
  • 論文類52-54
  • 期刊論文52-53
  • 學位論文53-54
  • 致謝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浙江省伊斯蘭教第一次代表會議召開[J];中國穆斯林;2011年04期

2 馬利強;;中國伊斯蘭教古跡:普哈丁墓[J];中國穆斯林;2011年04期

3 李興華;;廣州伊斯蘭教研究(下)[J];回族研究;2011年02期

4 李安輝;;試析都市伊斯蘭教信仰特點及社會功能——基于武漢市的調查[J];民族大家庭;2011年03期

5 ;《中國伊斯蘭教西道堂研究文集》首發(fā)式暨學術研討會在蘭州舉行[J];中國穆斯林;2011年04期

6 ;中國伊協(xié)召開“在京伊斯蘭教界人士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座談會”[J];中國穆斯林;2011年04期

7 易卜拉欣·底建設;;愛國愛教是伊斯蘭教的基本精神[J];中國宗教;2011年08期

8 敏俊卿;;《中國伊斯蘭教西道堂研究文集》首發(fā)式暨學術研討會綜述[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4期

9 王子華;;白亮誠對中國伊斯蘭文化的貢獻[J];回族研究;2011年03期

10 李貴森;;宗教文化的傳播與接收[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振貴;;團結進步 兩世吉慶——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教務工作五十年[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高占福;;走向進步與發(fā)展的中國伊斯蘭教——紀念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成立五十周年[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高占福;;伊斯蘭教與中國穆斯林社會的宗教文化[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4集)[C];2009年

4 余振貴;;《馬德新思想研究》序[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5 肖憲;;伊斯蘭教與中國社會[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6 楊淑麗;;關于全國和地方伊斯蘭教經(jīng)學院發(fā)展的思考[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王希隆;馬青林;;伊斯蘭教在構建西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初探[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一集)[C];2006年

8 丁俊;;中國伊斯蘭教“愛國愛教”的理論與實踐[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5集)[C];2009年

9 王建平;;來自英倫三島的學術追求——記英國杜倫大學狄龍博士的中國伊斯蘭教研究情結[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10 楊桂萍;;探索回族與伊斯蘭教的理性發(fā)展道路——回族學者馬德新的理論與實踐[A];宗教與民族(第貳輯)[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譚浩;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舉行古爾邦節(jié)招待會[N];人民日報;2008年

2 記者 何清平;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八屆三次常委會(擴大)會議在渝召開[N];重慶日報;2009年

3 張雪松 本報記者 周芳;全方位展現(xiàn)中國伊斯蘭教民族文化[N];中國民族報;2008年

4 記者 米根孝;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八屆三次常委(擴大)會議召開[N];中國民族報;2009年

5 記者 殷泓;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舉行招待會慶祝古爾邦節(jié)[N];光明日報;2009年

6 記者 魏武;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舉行古爾邦節(jié)招待會[N];人民日報;2009年

7 記者 馬麗;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在京舉行古爾邦節(jié)招待會[N];中國民族報;2009年

8 記者 馬麗;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在京舉行古爾邦節(jié)招待會[N];中國民族報;2010年

9 北京印刷學院 郭樹林 郭劍;簡議中國伊斯蘭教建筑的基本特征[N];中華建筑報;2011年

10 記者 華春雨;中國伊斯蘭教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召開[N];人民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福德;近代伊斯蘭復興運動的先驅[D];西北大學;2005年

2 李艷枝;土耳其伊斯蘭復興運動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3 張雪峰;伊斯蘭的“吉哈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祁學義;圣訓及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安定明;西寧東關回族社區(qū)的變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白建靈;從宗教的認同性和別異性探討甘寧青地區(qū)民族社會的歷史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敏敬;文明的多維交往[D];西北大學;2006年

8 李衛(wèi)華;中東伊斯蘭國家的外交理念與實踐[D];西北大學;2006年

9 李曉英;文化·網(wǎng)絡與羊毛貿易:近代甘寧青回族商人(1894-1937年)[D];廈門大學;2007年

10 敏俊卿;中間人:流動與交換[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豪斌;民國時期的伊斯蘭復興運動[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馬若瓊;中國伊斯蘭教建筑藝術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戴小峰;伊斯蘭復興及其對馬來西亞政治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4年

4 楊貝卡;馬來西亞伊斯蘭復興運動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5 阿依古麗;論伊斯蘭教在構建和諧新疆中的積極作用[D];新疆師范大學;2006年

6 艾少偉;伊朗伊斯蘭文化與中伊文化交流[D];西南大學;2006年

7 馬曉旭;馬萬福宗教思想探析[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8 輝明;馬來西亞伊斯蘭復興運動與政治發(fā)展[D];廈門大學;2006年

9 樊玉蘭;“真一”、“數(shù)一”、“體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曹琪;當代埃及伊斯蘭復興運動與現(xiàn)代化進程互動關系之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08782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08782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095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