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
本文關鍵詞:從“無住”到“圓融”:論中國禪宗對般若思想的誤讀
【摘要】:般若學是禪宗的重要思想基礎,但是在如來藏佛學以及崇尚自然、固守當下的華夏精神背景下,禪宗不自覺地對般若思想產生了一些誤讀:禪宗先是將般若的即色即空理解為即色即心,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即事而真的思想,然后又進一步將般若的性相不二理解為理事圓融,這兩處誤讀決定了禪宗思想的本體論基礎;與此相應,晚期禪宗的修道論也逐漸把般若的真俗平等理解為佛法現成。于是,禪宗的立場就從般若的色空、性相、真俗的雙非雙遣,不自覺地轉移到理事的和合一味、互攝互融,即從"無住"轉到"圓融"。在這種誤讀過程中,禪宗逐漸喪失了般若原有的絕對超越理想,并在晚期最終融入華夏的自然思維傳統(tǒng),它的發(fā)展也因而進入了死胡同。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哲學系;河北工業(yè)大學;
【關鍵詞】: 般若學 禪宗 即事而真 理事圓融 一切現成
【基金】:中央基礎學科專項研究基金“奧義書與中國文化”(NKZXTD110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948
【正文快照】: 學界公認般若學為中國禪宗思想的源頭之一,禪宗自身的傳統(tǒng)亦尊龍樹、提婆為祖師,標榜“離四句絕百非”,主張“凡有言句,皆提婆宗”。不過我們也發(fā)現,禪宗對般若學的解讀非常獨特,與般若本來的旨趣有重大差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這種獨特解讀決定了禪宗思想的特質。弄清禪宗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泳斯;;簡析近代儒門“三圣”與佛學思想的互動影響[J];中國佛學;2014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維寬;;【整合賞鑒】曾幾何時[J];寶藏;2013年12期
2 楊衛(wèi)平;;“法”與“情”可以圓融[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年12期
3 唐云云;;百年人物存公論 四海為官只汗顏 夏昒懷和他的圓融學說[J];赤子(下半月);2013年04期
4 劉亞明;胡敏燕;;佛教圓融思想的和諧道德智慧[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姜蘇鵬;;圓融[J];英才;2010年03期
6 張俊;;分別智與圓融智——關于哲學精神的類型學反思[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劉亞明;胡敏燕;;佛教圓融思想的和諧生態(tài)智慧[J];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05期
8 劉亞明;胡敏燕;;從佛教圓融思想看文化和諧之可能——以儒釋道三教文化的圓融為例[J];求索;2009年01期
9 黃秋生;崔景明;;從二分思維到圓融思維[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1年04期
10 吳言生;禪詩理事圓融論[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袁樵;張倩;皇甫卓敏;程天匯;;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圓融時代廣場天幕照明[A];中國照明工程二十年專刊[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林U,
本文編號:10365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03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