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中國古代基督教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4 13:17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古代基督教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唐·元二代宗教” “景教” “基督教的本土化”


【摘要】:在世界基督教的歷史中,依托于歐洲文明的西方基督教成為基督教史的主流,具有同樣深厚淵源的東方基督教卻在歷史長河中湮沒不聞。直到《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出土之后,西方世界才開始重新認識基督教在東方傳播的歷史。進入二十世紀之后,隨著敦煌景教寫本的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基督教的歷史再度成為學者關(guān)注的領(lǐng)域。本文繼承前人研究成果,從景教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過程、景教的教義和神學思想、基督教的本土化及其社會歷史條件三個方面探討基督教(景教和也里可溫)在中國傳播的歷史。全文共分五個部分。 第一章“緒論”對以往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和進展做出梳理,介紹本項選題的學術(shù)意義,并對所用的主要資料和研究方法作簡要介紹。 第二章回顧了景教出現(xiàn)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匯與融合,景教即這種文明融合的結(jié)晶之一。它源于基督教向東傳播過程中形成的波斯教會,經(jīng)過中亞,傳入唐朝的西北邊疆地區(qū)。唐太宗貞觀年間,進入中國內(nèi)地,在唐朝的活動長達二百余年。會昌教難之后,又從內(nèi)地轉(zhuǎn)向邊疆地區(qū),隨著元朝建立后邊疆民族向中國內(nèi)地的遷移,景教再度進入中原,并傳播到東南、西南地區(qū)。自唐代初年至元代末年,盡管景教傳播與發(fā)展的空間發(fā)生轉(zhuǎn)移,從縱向的時間之軸上來看,景教在中國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并未間斷,而是保持了連貫性與延續(xù)性。 第三章討論景教的教義和神學思想。基督教在東方傳播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教義和神學思想。本文將初唐與中、晚唐兩個不同時期景教文獻的文本加以比較,尋找景教教義及思想內(nèi)涵的前后變化。同時,歸納前后兩個時期教義的同一性。與正統(tǒng)的基督教的神學思想比較,可知景教在神論、基督論、人性論、救贖論、末世論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特征。這些特征與景教對摩尼教、火襖教、中國傳統(tǒng)思想和宗教教義的吸收有關(guān)。 第四章主要探討景教的本土化過程及其制約因素。景教是具有中國本土特征的基督教,其形成與發(fā)展具有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唐王朝的政教關(guān)系、對外關(guān)系等對景教本土化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同樣,也里可溫的本土化也與元代政治、宗教政策與社會背景息息相關(guān)。從宗教自身的策略來看,景教和也里可溫都采納了政教密切式的傳教策略,并利用基督教的文化特長增加自身的影響力。此外,景教徒與也里可溫的漢化、基督教與其他宗教的關(guān)系以及基督教會內(nèi)部的分歧等因素也影響著基督教的發(fā)展。 在結(jié)語,強調(diào)中國古代基督教史既折射出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與排他性,又反映出基督教的自身獨一性與文化背景多元性。這些因素最終影響著基督教的本土化。本項研究的特點系考慮中國在世界歷史中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地位,更因東方教會所具有的世界性特征,對景教的研究在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亞洲世界史中展開。通過本研究更顯示出在中國展開的古代東方基督教的歷史的面貌。并對于中國基督教的現(xiàn)在和未來提供一個長時段觀察的視角。 本文注重資料的收集與運用。首先是盡量運用漢文文獻中有關(guān)景教與也里可溫的記載,包括《冊府元龜》、《唐會要》、《通制條格》等,為彌補漢文典籍有關(guān)景教記載過于簡略之不足,本文也注重運用西方文獻中有關(guān)景教的記載。此外,還利用了碑刻等出土文獻,尤其是在對西北邊疆基督教歷史的梳理中,利用相關(guān)考古研究成果。正是借重于國內(nèi)與國外的歷史文獻,并將之與考古發(fā)現(xiàn)和出土文物及相關(guān)研究成果結(jié)合,本文得以“還原”基督教傳播與發(fā)展的歷史。 其次,重視基督教神學資料的運用。除了利用《一神論》、《序聽迷詩所經(jīng)》等漢文景教經(jīng)典之外,《舊約圣經(jīng)》和《新約圣經(jīng)》的相關(guān)章節(jié)也被視為重要文獻。本文對景教神學思想的分析,正是基于漢文景教文獻與《圣經(jīng)》的文本比較。此外,本項研究還大量采用了國外學者有關(guān)基督教教義及神學思想的研究成果,將其中揭示的基督教教義和神學思想與景教加以對比。 第三,注重運用漢語學術(shù)界以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韓國基督教史學者的研究成果。韓國基督教史學界對世界基督教史、東方基督教、東方文化與基督教等問題都有深入的研究,這些成果尚未翻譯成中文。本文對這些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將其中有關(guān)景教、基督教神學、景教神學思想等內(nèi)容翻譯成中文,系首次向中國學者介紹這些研究成果。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作為基督教本土化研究的重點,筆者試圖宗教教義和神學思想的系統(tǒng)性研究;將景教文獻的內(nèi)容按神論、基督論、救贖論等五個方面的基督教神學主題分類后再綜合,而與西方正統(tǒng)基督教思想比較,揭示景教神學思想的特征。其二,本文對景教的研究并不限于宗教史的范疇,而是將景教置于國家政權(quán)、民族關(guān)系、社會結(jié)構(gòu)、商業(yè)貿(mào)易、文化交流等所構(gòu)成的社會整體中予以考察。其三,本研究不僅局限于古代中國基督教史,而對于基督教的未來研究也提供視角。在21世紀,中國面臨著多角度的外交政策。宗教政策也是其中之一。 今天的基督教是基督教傳教歷史上的第五次來華的。本研究已考察了在中原文化歷史數(shù)百年間,基督教被視為外來宗教。今天的基督教怎么克服這問題,并宗教政策的寬容程度是決定未來基督教歷史發(fā)展行程的關(guān)鍵。
【關(guān)鍵詞】:“唐·元二代宗教” “景教” “基督教的本土化”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979
【目錄】:
  • 摘要3-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緒論13-23
  • 第一節(jié) 研究史的回顧13-17
  • 一、發(fā)現(xiàn)與開創(chuàng)時期13-14
  • 二、20世紀60至80年代14-15
  • 三、20世紀80年代以后15-17
  • 第二節(jié) 選題的緣由與意義17-18
  • 第三節(jié) 研究資料和研究方法18-23
  • 第二章 景教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23-47
  • 第一節(jié) 聶斯托利派景教23-28
  • 一、聶斯托利派景教的定義23-24
  • 二、景教的起源:聶斯托利派24-25
  • 三、景教與波斯教會25-27
  • 四、景教與基督教27-28
  • 第二節(jié) 唐代之前基督教的傳入28-32
  • 一、漢代的絲綢之路29-30
  • 二、西域基督教的傳入30-32
  • 第三節(jié) 唐元時期基督教32-45
  • 一、唐代景教32-35
  • 二、西北邊疆地區(qū)的景教35-38
  • 三、元代也里可溫38-45
  • 小結(jié)45-47
  • 第三章 景教的教義和神學思想47-111
  • 第一節(jié) 景教文獻的分類47-60
  • 一、《序聽迷詩所經(jīng)》48-49
  • 二、《一神論》49-52
  • 三、《宣元至本經(jīng)》52-54
  • 四、《大秦景教大圣通真歸法贊》54
  • 五、《志玄安樂經(jīng)》54-55
  • 六、《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并序》55-58
  • 七、《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58-59
  • 八、《尊經(jīng)》59-60
  • 第二節(jié) 景教文獻的翻譯60-74
  • 一、神名60-62
  • 二、固有名詞、神職身份的翻譯62-63
  • 三、《圣經(jīng)》翻譯63-67
  • 四、佛教、道教及儒學用語的運用67-74
  • 第三節(jié) 景教的教義74-99
  • 一、神論74-81
  • 二、基督論81-86
  • 三、人性論86-88
  • 四、救贖論88-95
  • 五、末世論95-97
  • 六、景教教義的特征:與當時西方基督教會的差異97-99
  • 第四節(jié) 景教思想與釋·道·儒思想99-105
  • 一、景教與佛教99-101
  • 二、景教與道教101-103
  • 三、景教與儒學103-105
  • 第五節(jié) 景教與波斯各種宗教思想105-108
  • 一、景教與摩尼教105-107
  • 二、景教與火襖教107-108
  • 小結(jié)108-111
  • 第四章 社會歷史條件與基督教的本土化111-147
  • 第一節(jié) 唐代景教的政教關(guān)系111-119
  • 一、對外政策111-113
  • 二、宗教政策113-116
  • 三、政教密切式傳教116-119
  • 第二節(jié) 景教徒的社會性實踐119-126
  • 一、經(jīng)濟活動119-121
  • 二、社會與文化活動121-124
  • 三、景教徒之漢化趨勢124-126
  • 第三節(jié) 元代也里可溫的社會性實踐126-130
  • 一、密切政教關(guān)系126-128
  • 二、利用文化特長128
  • 三、基督教世家之出現(xiàn)與其轉(zhuǎn)變128-130
  • 第四節(jié) 唐景教與元也里可溫的衰落130-143
  • 一、唐末景教衰落的因素131-138
  • 二、元代也里可溫衰落的原因138-143
  • 小結(jié)143-147
  • 結(jié)語147-151
  • 附錄151-171
  • 參考文獻171-181
  • 致謝181-183
  •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18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太和;評介天主教會與東方敘利亞教會發(fā)表的《共同聲明》及其對中國“景教”的意義[J];中國天主教;1997年06期

2 羅尚賢;從大秦景教看道學與神學的關(guān)系[J];廣東社會科學;1999年05期

3 李天綱;“景風東扇”第一葉[J];讀書;1996年02期

4 楊志玖;唐代的景教[J];歷史教學;1997年04期

5 張曉華;佛教與景教在華早期傳教策略的比較研究[J];史學月刊;2001年06期

6 ;一個幾乎混同于佛教的古代基督教派[J];佛教文化;2003年01期

7 姜濤;;高昌景教“圣枝圖”[J];中國宗教;2006年04期

8 蓋山林;中國北方草原地帶的元代基督教遺跡[J];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03期

9 趙超;大肚能容[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年04期

10 楊富學;回鶻景教研究百年回顧[J];敦煌研究;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聶志軍;;敦煌景教寫經(jīng)《序聽迷詩所經(jīng)》中“勤伽習俊”考辨[A];中國訓(xùn)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李亞婷;;試論偽滿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下的基督教[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總第102期)[C];2011年

3 牛汝極;;元代景教碑銘和文獻中的敘利亞文突厥語語音系統(tǒng)分析[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耿f;;中外學者對大秦景教碑的研究綜述[A];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國中外關(guān)系史學會第六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5 蓋山林;;元代汪古部地區(qū)的景教遺跡與景教在東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1)[C];1981年

6 王大方;;內(nèi)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出土的蒙古窩闊臺汗回鶻文景教碑考釋[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下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鐘邦定;;積極引導(dǎo)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yīng)是一項長期的戰(zhàn)略任務(wù)——以基督教為例分析“相適應(yīng)”的艱巨性和長期性[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8 張子榮;;山西基督教會社會事業(yè)述略[A];三晉文化研究論叢(第三輯)[C];1997年

9 蓋山林;;從考古發(fā)現(xiàn)看內(nèi)蒙古地區(qū)在元代東西交通中的地位[A];中外關(guān)系史論叢(第一輯)[C];1981年

10 姚力;;改革開放以來基督教在中國發(fā)展的原因探析[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丁;陳垣先生《景教三威蒙度贊跋》書后[N];東方早報;2011年

2 周文;景教在我國的傳播[N];中國民族報;2004年

3 張亞武;景教經(jīng)幢洛陽出土 “絲路起點”再添力證[N];洛陽日報;2008年

4 溫恒遠 邱云峰;武警黃金技術(shù)學校實景教學練真功[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5 王崇喜;包頭出土的景教殘碑[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6 秦杰;唐文化交流的實證[N];中國商報;2007年

7 馮其庸;《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jīng)》全經(jīng)的現(xiàn)世及其他[N];中國文化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徐漣;景教石刻經(jīng)幢現(xiàn)世 學術(shù)公案有望定論[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馮國邋桂娟;基督教在唐代已深入我國民間[N];中國民族報;2008年

10 周玉茹;基督教在元朝的傳播[N];中國民族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昌淵;中國古代基督教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2 黃子剛;元代基督教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3 孫岳;《女巫之,

本文編號:103127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03127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159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