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來傳教士與漢學研究評述
本文關(guān)鍵詞:1949年以來傳教士與漢學研究評述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傳教士 漢學研究 中學西傳 西學東漸
【摘要】:從全球化的角度來講,最早步入全球化進程的是宗教;阶诮趟拇蝸砣A,在中學西傳與西學東漸的歷程中,傳教士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他們對中國的研究和認識而形成的"漢學",對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圖像"的構(gòu)建、西學東漸和中學西傳、中國人的自省認識至關(guān)重要。文章從四個方面,即漢籍研究與中學西傳、西學東漸與社會變遷、傳教士漢學著述、傳教士漢學家為主題,對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地區(qū)對傳教士與漢學之間的研究進行了回顧和概述。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關(guān)鍵詞】: 傳教士 漢學研究 中學西傳 西學東漸
【分類號】:K207.8
【正文快照】: 基督宗教首次進入中國是在唐朝,至今已經(jīng)有一千余年歷史,早期的景教(聶斯托利派)的遺存,只有部分碑刻及少量文字資料殘卷,這些文獻中沒有記載景教傳教士在中國從事的具體文化活動,但是從漢語碑銘、文字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傳教士在譯寫《圣經(jīng)》及其他宗教典籍的過程中,努力接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開科;;俄國漢學家巴拉第的佛教研究[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2 王衛(wèi)國;西方傳教士在中國近代從事的圖書事業(yè)[J];船山學刊;2005年03期
3 岳峰;鄭錦懷;;西方漢學先驅(qū)羅明堅的生平與著譯成就考察[J];東方論壇;2010年03期
4 蔣銳;衛(wèi)禮賢的漢學生涯[J];德國研究;2004年01期
5 陳治國;袁新華;;19世紀俄國東正教來華傳教使團的漢學研究及其特點[J];俄羅斯研究;2006年04期
6 孫立峰;;論花之安的教育觀和宗教文化觀[J];河北學刊;2011年05期
7 肖玉秋;;試論俄國東正教駐北京傳教士團文化與外交活動[J];世界歷史;2005年06期
8 高源;;耶穌會士宗教文學書籍的刊行和對傳道的作用——以艾儒略為例[J];海交史研究;2006年02期
9 張建華;;東正教與中俄早期文化交流[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羅榮渠;論美國與西方資產(chǎn)階級新文化輸入中國[J];近代史研究;1986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怡;試論《中美續(xù)增條約》[J];安徽大學學報;1999年05期
2 徐道彬;;戴震“西學中源”思想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張曉麗;;論晚清西學書目與近代科技傳播[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董叢林;吳汝綸醫(yī)藥觀的文化表現(xiàn)及成因簡論[J];安徽史學;2005年04期
5 張登德;;《富國策》著譯者考釋[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6 張纓;;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政治文化建設(shè)[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7 米列娜;張麗華;;一部近代中國的百科全書:未完成的中西文化之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8 鄭軍;明清鼎革與中國古代科學近代化進程的中斷[J];北方論叢;2005年03期
9 何大進;丁韙良與京師同文館[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10 韓雷;;構(gòu)建他者——中國圣誕文化初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玲;;1903年汴城會試論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楊茂慶;;福建船政學堂赴歐留學生的貢獻及其經(jīng)驗教訓[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學教育、教會教育等)[C];2009年
3 劉學照;;日本的“脫亞入歐”和中國的“三甲紀念”[A];江橋抗戰(zhàn)及近代中日關(guān)系研究(下)[C];2004年
4 高黎平;;晚清在閩美國傳教士西學翻譯的興與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程柳;;中國近代女子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及思考[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賈建飛;;19世紀西方國家對新疆的認知渠道[A];“絲綢之路與文明的對話”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7 武際可;;中國古代為什么沒有力學?[A];力學史與方法論論文集[C];2003年
8 朱玖琳;;德國傳教士花之安與中西文化交流[A];近代中國(第六輯)[C];1996年
9 金燕;;圣約翰大學與中國近代教育改革[A];近代中國(第八輯)[C];1998年
10 張劍;;上海近代農(nóng)業(yè)科技的繁衍與社會變遷[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節(jié);布萊希特詩歌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元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9809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8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