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舞于庭”——春秋戰(zhàn)國之際“樂崩”現(xiàn)象論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15 11:14
本文關鍵詞:“八佾舞于庭”——春秋戰(zhàn)國之際“樂崩”現(xiàn)象論析
【摘要】:西周官學樂教發(fā)達,"郁郁乎文哉"。然自春秋以降,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發(fā)生了動搖,周代樂制亦隨著禮之"壞"而"崩",主要表現(xiàn)為:"天子失官",雅樂文化不斷下移;在雅樂的使用上,天子之樂不斷為諸侯,甚至大夫所僭用;于器物方面,傳統(tǒng)祭祀雅樂"金石之聲"漸趨式微;在審美標準上,新聲興起,"不平"審美觀沖擊著傳統(tǒng)"中和"審美觀;就審美對象而論,雅樂呈現(xiàn)出從娛神到娛人的世俗化轉向。
【作者單位】: 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 官學 樂教 樂崩 世俗化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先秦儒家樂教文獻的生成與思想演進”(項目編號:12CZX032) 教育廳課題(項目編號:2015-GH-545) 河南省創(chuàng)新人才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K225
【正文快照】: 隨著殷周鼎革,為鞏固“小邦周”的統(tǒng)治,周公“制禮作樂”,他一方面“納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團體。”[1](P468)另一方面在樂制上分采“風”、“雅”、“頌”以備之,唯《雅》《頌》得登“大雅之堂”,成為專用于朝覲、聘問、宴享和宗廟祭祀的宮廷樂,
本文編號:8561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5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