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歷史論文 >

明代萬歷年間江南民眾的佛教信仰——以萬歷十七年至二十年五臺山方冊藏施刻文為中心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7-08-24 17:00

  本文關(guān)鍵詞:明代萬歷年間江南民眾的佛教信仰——以萬歷十七年至二十年五臺山方冊藏施刻文為中心的考察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方冊藏 五臺山 佛教信仰 江南 傳播


【摘要】:佛教信仰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與其他宗教一樣,佛教不能僅憑信仰而存在,需要一定的經(jīng)濟保障?獭洞蟛亟(jīng)》是僧眾弘法的一種重要手段和途徑,捐刻方冊藏是晚明居士佛教注重實踐修持的功德化與信仰化所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傾向。這類活動需要巨額資金,需要信教群眾的捐贈,爭取布施就是爭取信徒。通過對五臺山刻藏施主的地域空間分布研究,可以了解同一時期不同地區(qū)的佛教信仰狀況,以及佛教信仰在不同地區(qū)流行的空間差異。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有長久的佛教傳統(tǒng),常有僧侶來往,佛教容易與文化水平高的士人發(fā)生聯(lián)系。他們經(jīng)濟條件優(yōu)越,憂慮人生無常,為了修來世、求解脫、往生西方凈土,也為超度亡靈、祛疾消災(zāi)、保佑子孫、增福添壽,紛紛信佛,熱心功德,并帶動家族、姻親、同鄉(xiāng)、同年、同僚等關(guān)系,散財布施,既為佛教發(fā)展提供物質(zhì)保障,又促進了佛法向周圍地區(qū)的傳播,F(xiàn)存五臺山刻經(jīng)46種601卷的施主絕大多數(shù)是江南人,北方施主施資微薄。北方籌集刻資不易,資金絕大部分要仰仗江南,加上五臺山刻場自然條件惡劣,本來刻場設(shè)于五臺山就是因為南方連年水災(zāi)不得已而定,當南方環(huán)境轉(zhuǎn)變,南遷徑山自在情理之中。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
【關(guān)鍵詞】方冊藏 五臺山 佛教信仰 江南 傳播
【基金】:故宮博物院科研基金資助課題“故宮博物院藏《嘉興藏》研究”
【分類號】:B949;K248
【正文快照】: 學界現(xiàn)在通稱的《嘉興藏》是明代萬歷年間開始刊刻的私版大藏經(jīng),在醞釀刻藏和刊刻初期,都只就其版式呈書本冊裝而名之為“方冊藏”!都闻d藏》作為一部保存基本完整的佛教大藏經(jīng),卷帙浩瀚、內(nèi)容豐富。因為屬于私刻,故刻者在每卷經(jīng)后幾乎都留有施刻文,記錄下捐刻者、愿求、校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玉良;故宮博物院藏《嘉興藏》初探[J];故宮博物院院刊;1997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章宏偉;;明代萬歷年間江南民眾的佛教信仰——以萬歷十七年至二十年五臺山方冊藏施刻文為中心的考察[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5期

2 賈素慧;;新發(fā)現(xiàn)宋濂集外佚文三篇及《潛溪錄》未收一篇輯考[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6年03期

3 王申;;明末清初傳教士在杭州刊刻書籍活動探賾[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6年04期

4 曹剛?cè)A;;清代佛教史籍流傳東亞考述[J];文獻;2015年04期

5 曹剛?cè)A;;清代佛教史籍的刊刻[J];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03期

6 張明強;;新發(fā)現(xiàn)錢謙益佚文考論[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7 毛文鰲;;毛晉與僧侶之交游及刻經(jīng)考[J];宗教學研究;2011年04期

8 章宏偉;;《汲古閣刻經(jīng)考略》指誤[J];圖書館雜志;2010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立新;佛法西漸──簡論美國華人的佛教信仰[J];八桂僑史;1995年01期

2 吳敏霞;從唐墓志看唐代世俗佛教信仰[J];佛學研究;1996年00期

3 陳麗;;析當今民間佛教信仰盛行的原因[J];語文學刊;2012年09期

4 吳悟;;中國佛教信仰的最早特點[J];文史知識;1995年09期

5 菩提心水;居士們在想什么?──關(guān)于目前佛教信仰情況的調(diào)查分析[J];法音;2000年10期

6 何德章;評侯旭東《五、六世紀北方民眾佛教信仰》[J];中國史研究;2000年02期

7 吳敏霞;從唐墓志看唐代女性佛教信仰及其特點[J];佛學研究;2002年00期

8 劉元春;社會城市化發(fā)展中的佛教信仰問題[J];法音;2002年11期

9 李向平;“信仰但不歸屬”的佛教信仰形式——以浙閩地區(qū)佛教的宗教生活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01期

10 里贊;王有糧;;民國時期民間佛教信仰的失落——以新繁縣周氏家族與僧法鉦廟產(chǎn)糾紛案(1935—1939)為中心[J];宗教學研究;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向平;;緣分·功德·共同體——中國佛教信仰的私人性與社會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趙艷蓉;彭彥琴;;佛教信仰與主觀幸福感[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宋寧而;李云潔;;海洋漁村民俗:概念、分類與功能[A];2013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暨第四屆海洋社會學論壇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邸永君;基督信仰、佛教信仰與中華文化[N];中國民族報;2004年

2 李向平;功德與公德[N];中國民族報;2012年

3 魏德東;太陽部落的佛教信仰[N];中國民族報;2014年

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周玉茹;佛教信仰對農(nóng)村婦女生活的影響[N];中國民族報;2012年

5 溫金玉;中國佛教信仰結(jié)構(gòu)解析[N];中國民族報;2006年

6 圣凱 清華大學哲學系;社邑:南北朝佛教信仰共同體[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7 方立天;佛教的歷史演變與文化內(nèi)涵(三)[N];太原日報;2010年

8 范軍;中國文學的菩薩世界[N];中華讀書報;2005年

9 上海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 李向平;功德與慈善之辯[N];中國民族報;2009年

10 劉元春 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社會責任”是中國佛教信仰實踐的著力點[N];聯(lián)合時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高虹;佛教信仰在當代社會的實踐方式[D];上海大學;2010年

2 施乃瑜;宗教傳播與化世的新范式[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亭亭;唐代宦官的佛教信仰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2 王海霞;晉北古村鎮(zhèn)佛教信仰與民眾生活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3 甘紜菀;大理喜洲慶洞村佛教信仰的恢復與重塑[D];大理學院;2015年

4 竇琳琳;試論唐后期家庭成員的佛教信仰心態(tài)[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5 崔峰;北周民眾佛教信仰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6 劉寧;阿育王的佛教信仰及其對中國的影響[D];西北大學;2009年

7 王雅慧;北魏平城民間佛教信仰心態(tài)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8 王丹婷;太谷婦女佛教信仰群體民俗生活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9 王娟;隋唐華北地區(qū)民間結(jié)社與民眾佛教信仰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馬永霞;佛教徒的宗教生活[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7324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324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624f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