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歷史論文 >

李漁的生活觀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7-08-23 12:13

  本文關鍵詞:李漁的生活觀探析


  更多相關文章: 李漁 生活觀 探析


【摘要】:生活觀是人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以及看法,生活觀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進而形成固定的生活模式。本文旨在探析李漁的生活方式以及對生活的態(tài)度。李漁的一生跨越明末清初,移家杭州后生活觀基本形成,生活模式基本固定。從大的方面講,本文主要分為李漁生活觀的形成、內容及其評價。又因為生活觀是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這一生活的理念和現(xiàn)實的生活一定會產生矛盾,所以筆者又單門列了一章“李漁生活觀與現(xiàn)實的沖突”。 在李漁身上有儒家衛(wèi)道士的影子又有李贄講私欲、解放思想的一面,這與李漁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的。李漁的生活觀受其時代的影響,也反映出明末清初士人的生活觀念?傮w來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相比前幾個朝代,士人的現(xiàn)實意識較強,既講求感官的享樂,又注重精神需求。此外,文人在清朝的社會地位、經(jīng)濟水平到相比于明朝都有很大的差距,清政府加強了對文人的控制。筆者盡其所能通過論述李漁的生活觀揭示同時代文人的生活觀。 第一部分為李漁生活觀形成的背景。主要從外部環(huán)境和李漁的社會身份兩個方面論述。外部環(huán)境主要是從政治方面和社會環(huán)境兩個方面論述。歷朝歷代士農工商和官任一階層都要服從專制統(tǒng)治,到明末清初時期,反對專制統(tǒng)治的思想開始出現(xiàn),如重享樂、交游等,這是社會發(fā)展的結果,形成社會風尚。另外李漁個人的生命軌跡促進其生活觀的形成和發(fā)展,筆者重點論述的是李漁的兩個社會身份,儒士和商人幾乎貫穿李漁的一生。第二部分為李漁生活觀的內容。主要為追求生活情調、向往城市生活、承擔家庭責任三個方面。在筆者看來,李漁就是想要一份舒適的生活,一家人生活在繁華的城市中,衣食住行各有要求。這樣的生活不論在古代還是現(xiàn)在是每個人都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要考慮李漁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沒有錢財沒有官職卻堅持如此品質的生活是不易的,他對生活的新意展現(xiàn)在各種細節(jié)上。第三部分為李漁生活觀與現(xiàn)實的沖突。李漁非常努力的維系自己想要的生活,這與現(xiàn)實存在差距。首先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戰(zhàn)亂;第二,想要的這份社會情調需要大量的物質支持,他坦言自己重名利受人爭議。第四部分即李漁生活觀的評價。依傳統(tǒng)對一個人的評價首先要看其“德性”,所以對李漁正面的評價從民國之后才開始多起來。
【關鍵詞】:李漁 生活觀 探析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K248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錄7-9
  • 緒論9-14
  • (一) 學術史回顧9-11
  • (二) 研究意義11-14
  • 一、李漁生活觀形成的背景14-22
  • (一) 政治背景14-16
  • (二) 社會風尚16-17
  • (三) 李漁的社會身份17-22
  • 1. 儒士18-20
  • 2. 商人20-22
  • 二、李漁生活觀的內容22-30
  • (一) 追求生活情調22-24
  • (二) 向往城市生活24-27
  • (三) 承擔家庭責任27-30
  • 三、李漁生活觀與現(xiàn)實的沖突30-43
  • (一) 社會動亂與渴求安穩(wěn)的沖突30-33
  • (二) 物質匱乏與追求享樂的沖突33-37
  • (三) 重視名利與不容于世的沖突37-40
  • (四) 理想婚戀與現(xiàn)實婚姻的沖突40-43
  • 四、李漁生活觀的評價43-51
  • (一) 我行我素以求真實44-46
  • (二) 順應自然力求新意46-48
  • (三) 奴性與傲骨并存48-51
  • 余論51-54
  • (一) 李漁如何平衡現(xiàn)實與理想的生活觀的差距51-52
  • (二) 李漁在追求理想的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52-54
  • 參考文獻54-58
  • 攻讀學位論文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58-59
  • 致謝59-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慶;李漁交游淺論[J];戲劇藝術;2002年04期

2 徐柏容;讀徐保衛(wèi)《李漁傳》[J];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04期

3 王曉春;李漁小說喜劇化的內在精神研究[J];學習與探索;2003年02期

4 秦川;李漁小說心理學論略[J];零陵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5 陳遼;開掘出一個新李漁──讀《李漁傳》[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6 范英豪;李漁“貴新”藝術思想散論[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3年06期

7 吳瑞霞;;李漁聲律觀評析[J];戲曲研究;2004年01期

8 李小紅;論李漁戲劇的娛樂性[J];社科縱橫;2004年05期

9 張培坤;略論李漁的戲劇美學觀[J];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12期

10 吳建民;李漁的戲劇思想述評[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岳毅平;;李漁的園林美學思想探析[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2 杜書瀛;;美與媚:李漁論人體美[A];東方叢刊(1996年第3輯 總第十七輯)[C];1996年

3 蔣繼華;;宜:李漁美學思想中的重要范疇[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岡晴夫;;李漁與平賀源內——日中“戲作(Gesaku)”之比較[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學藝術的對話與共生”中國文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羅光榮;;旅行與人生[A];宜春社會科學——社科普及之窗專刊[C];2012年

6 黃利;;李漁的“居室”思想初探——讀《閑情偶寄》居室部有感[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杭州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研究中心 鐘明奇;李漁詩的實錄精神[N];光明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葉輝 嚴紅楓;400年李漁“熱”了4次[N];光明日報;2011年

3 中共蘭溪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劉成芝;建設新蘭溪:讓李漁文化煥發(fā)現(xiàn)代魅力[N];中國商報;2011年

4 記者 葉輝 嚴紅楓;專家考證李漁生于1611年 浙江蘭溪要求百度糾正[N];光明日報;2011年

5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 章原;食色李漁[N];東方早報;2012年

6 徐保衛(wèi);李漁打擊盜版軼事[N];北京日報;2004年

7 夏烈 郭梅;關于“李漁”的贊和彈[N];中國郵政報;2004年

8 袁逸;作為出版商的李漁[N];光明日報;2000年

9 金啟;李漁飲食養(yǎng)生觀[N];保健時報;2006年

10 陳一平;力挺“李漁家茶”做成文化茶[N];浙江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鄭雷;李漁年譜考敘·初編[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2 趙海霞;李漁文化活動及觀念考論[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盧壽榮;李漁戲曲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陳建新;李漁造物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駱兵;李漁的通俗文學理論與創(chuàng)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高源;李漁的整體戲劇觀念及其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7 蔡東民;李漁戲曲編劇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3年

8 朱源;李漁與德萊頓戲劇理論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翟雪姣;李漁的生活觀探析[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2 孫興香;李漁世俗美學思想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3 趙洪濤;李漁的家居美學觀[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高秀麗;李漁關于“趣”的美學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安平;成熟到奢侈 精致到唯美——李漁文化人格略論[D];吉林大學;2004年

6 潘丹芬;試論李漁的觀眾理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海敏;試論李漁的文化產業(yè)思想[D];揚州大學;2006年

8 陳蓉;李漁劇作研究[D];山東藝術學院;2011年

9 葉俊士;李漁飲食思想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4年

10 吳清海;李漁戲曲舞臺演出理論解讀[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7249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249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a2e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