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浙江劃分內洋與外洋的準則和界限
本文關鍵詞:清代前期浙江劃分內洋與外洋的準則和界限
【摘要】:清代前期,浙江劃分內洋與外洋的原則是,凡靠近海岸或縣廳治所島岸的島嶼和洋面均劃入內洋;反之,凡遠離海岸或縣廳治所島岸的島嶼和洋面均劃歸外洋。浙江劃分內洋的界限是以海岸或縣廳級衙門所在島岸為基點向外劃分的。"內洋"大致限制在距離海岸或設立縣廳治所島岸5公里以內的洋面。"外洋"以海道為外緣,與海岸和島岸之間沒有固定的距離。"外洋"的寬度少則50公里,多則110—180公里。清代中國對于近海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管轄寬度,不僅遠遠大于18—19世紀西方國家通行的3海里(5.6公里)領海寬度,而且也遠遠大于1982年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規(guī)定的12海里(22.224公里)領海寬度。
【作者單位】: 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關鍵詞】: 內洋 外洋 劃分準則 界限
【分類號】:K249
【正文快照】: 1684年,清朝統(tǒng)一臺灣之后,清廷諭令沿海各省將近海水域劃分為相互鄰接的管轄區(qū),并制訂了一系列條例,厘清沿海文臣武將的責任,要求嚴格管理近海水域,逐漸形成了一套相當嚴密的近海管轄制度。在閱讀資料過程中,我們看到清代官員的確是以島嶼及其所在洋面劃分內洋與外洋的,然而由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光;;鏡頭中的性格[J];當代(長篇小說選刊);2012年01期
2 龍;;海上的歌聲[J];音樂世界;1986年12期
3 東纓;黑箱探秘[J];中小學管理;2000年01期
4 山本有三 ,李慰慈;歌聲[J];同學;2005年03期
5 趙清川;賈雄虎;;浮冰[J];今古傳奇(故事版下半月版);2007年12期
6 周華誠;;我把澳門認故鄉(xiāng)[J];散文(海外版);2009年04期
7 曉鷹;;小百科:潮[J];椰城;2007年06期
8 趙剛;;自然原始的波納佩島[J];科學大觀園;2008年02期
9 江舟;;北極熊稱霸極地[J];風景名勝;2002年12期
10 哈耶克;;黑色波浪中的歌聲[J];可樂;2010年07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50年來洋面升溫比地面小,,原因不詳[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2 記者 曲俊雅;洋面溫度異常引發(fā)陸地旱災[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3 王耀;榮氏洋面進天水[N];民主協商報;2005年
4 記者 魏景云;新厄爾尼諾年底可能發(fā)生[N];中國氣象報;2001年
5 ;騎虎難下的和黃3G[N];網絡世界;2002年
6 本報記者 黃還春;有一種精神,風刮不倒雨壓不垮[N];溫州日報;2005年
7 文良;面包對饅頭的恐懼[N];工人日報;2006年
8 記者 陳文文;強臺風“菲特”逼近我省[N];浙江日報;2013年
本文編號:7062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06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