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鄉(xiāng)黨》的禮學淵源與古“語”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10-25 09:58
《論語·鄉(xiāng)黨》與《儀禮》《禮記》的相關(guān)篇章在文本上具有互文性,其中《鄉(xiāng)黨》篇與《禮記》相關(guān)篇章均系孔門觀禮筆記改寫、編纂而成。在文獻記載中,孔子傳承西周禮容傳習的制度,在日常的教學與生活中演習、展現(xiàn)禮容?组T弟子觀禮時實錄的筆記,成為編纂《鄉(xiāng)黨》篇的"公共素材";而《儀禮》成書前一些別本單行的篇章,也在其編纂過程中得到利用!多l(xiāng)黨》篇采用的"公共素材"主要為觀禮記行的筆記,其在語言形式上,是對古"語"的繼承與發(fā)展。
【文章來源】: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43(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論語·鄉(xiāng)黨》與《儀禮》《禮記》部分篇章關(guān)系辨析
二、《論語·鄉(xiāng)黨》的禮學淵源及其材料來源
(一) 《儀禮》篇章的“摘錄”與“改寫”
1.聘問鄰國之禮儀
2.受君賜食及侍食之禮儀
3.接待外賓之禮儀
4.覲見國君之禮儀
5.病時居家之禮儀
(二) 禮容的傳習與“公共素材”的形成
三、《論語·鄉(xiāng)黨》的古“語”特征及其敘述手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語》文體的生成及結(jié)構(gòu)模式[J]. 夏德靠.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1)
[2]《論語》文體考論[J]. 侯文華. 中國文學研究. 2008(03)
[3]論竹書《君子為禮》的思想內(nèi)涵與特征[J]. 徐少華. 中國哲學史. 2007(02)
[4]孔子語錄的節(jié)本和繁本——從《仲弓》看《論語》與七十子后學散文的形式差異[J]. 陳桐生. 孔子研究. 2006(02)
[5]新出竹書與《論語》成書問題再認識[J]. 楊朝明. 中國哲學史. 2003(03)
[6]《儀禮》的來源、編纂及其在漢代的流傳[J]. 楊天宇. 史學月刊. 1998(06)
本文編號:3457165
【文章來源】: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43(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論語·鄉(xiāng)黨》與《儀禮》《禮記》部分篇章關(guān)系辨析
二、《論語·鄉(xiāng)黨》的禮學淵源及其材料來源
(一) 《儀禮》篇章的“摘錄”與“改寫”
1.聘問鄰國之禮儀
2.受君賜食及侍食之禮儀
3.接待外賓之禮儀
4.覲見國君之禮儀
5.病時居家之禮儀
(二) 禮容的傳習與“公共素材”的形成
三、《論語·鄉(xiāng)黨》的古“語”特征及其敘述手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語》文體的生成及結(jié)構(gòu)模式[J]. 夏德靠.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1)
[2]《論語》文體考論[J]. 侯文華. 中國文學研究. 2008(03)
[3]論竹書《君子為禮》的思想內(nèi)涵與特征[J]. 徐少華. 中國哲學史. 2007(02)
[4]孔子語錄的節(jié)本和繁本——從《仲弓》看《論語》與七十子后學散文的形式差異[J]. 陳桐生. 孔子研究. 2006(02)
[5]新出竹書與《論語》成書問題再認識[J]. 楊朝明. 中國哲學史. 2003(03)
[6]《儀禮》的來源、編纂及其在漢代的流傳[J]. 楊天宇. 史學月刊. 1998(06)
本文編號:34571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45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