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四”啟蒙到80年代“新啟蒙”——一條美學紅線與兩副理論面孔
發(fā)布時間:2021-09-24 06:20
<正>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形象思維""共同美""人性、人道主義與異化"等美學問題為切口,當代中國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運動。這場承載著感性解放與文化開拓之思想運動,是與"美學熱"相伴相生的,并被知識界稱為"新啟蒙"(1),認為是當代中國的"五四"。作為一場復(fù)雜的思想文化思潮,"新啟蒙"發(fā)源于思想解放與改革開放的政治變革語境中,并成為當代中國通往文化現(xiàn)代化的思想路徑。作為"美學熱"背后所隱喻的意識形態(tài)思想主題,"新啟蒙"既蘊含著告別"文革"以及對"四個現(xiàn)代化"的美好訴求,又潛藏著對西方現(xiàn)代化文明的羨求。由此,借助人性、人道主
【文章來源】:文藝爭鳴.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何謂啟蒙:“啟蒙”的性質(zhì)及其范式
(一)“康德——門德爾松”范式:理性的自我批判
(二)“霍克海默——阿多諾”范式:理性的自我破壞
二、“啟蒙”的中國語境與“啟蒙—救亡”范式的歷史檢討
三、重喊“五四”與“新啟蒙”的由來
四、從“啟蒙”到“新啟蒙”:一條美學紅線與兩副理論面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解蘇格蘭啟蒙運動——李宏圖與克里斯托弗·J.貝瑞教授訪談錄[J]. 李宏圖,克里斯托弗·J.貝瑞,葉樂樂,傅琳. 學海. 2014(01)
[2]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xiàn)代性問題[J]. 汪暉. 文藝爭鳴. 1998(06)
[3]預(yù)言與危機(下篇)——中國現(xiàn)代歷史中的“五四”啟蒙運動[J]. 汪暉. 文學評論. 1989(04)
本文編號:3407260
【文章來源】:文藝爭鳴.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何謂啟蒙:“啟蒙”的性質(zhì)及其范式
(一)“康德——門德爾松”范式:理性的自我批判
(二)“霍克海默——阿多諾”范式:理性的自我破壞
二、“啟蒙”的中國語境與“啟蒙—救亡”范式的歷史檢討
三、重喊“五四”與“新啟蒙”的由來
四、從“啟蒙”到“新啟蒙”:一條美學紅線與兩副理論面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解蘇格蘭啟蒙運動——李宏圖與克里斯托弗·J.貝瑞教授訪談錄[J]. 李宏圖,克里斯托弗·J.貝瑞,葉樂樂,傅琳. 學海. 2014(01)
[2]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xiàn)代性問題[J]. 汪暉. 文藝爭鳴. 1998(06)
[3]預(yù)言與危機(下篇)——中國現(xiàn)代歷史中的“五四”啟蒙運動[J]. 汪暉. 文學評論. 1989(04)
本文編號:34072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40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