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論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30 06:05
本文關鍵詞:《漢書》論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的史學價值毋庸置疑。論贊,即傳紀正文篇末班固書之“贊曰”的內(nèi)容。作為《漢書》的獨特組成部分,其文學價值頗受重視!稘h書》論贊無論在內(nèi)容上、形式上還是思想上均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緒論部分主要闡述了《論贊》文體的起源、嬗變,《左傳》“君子曰”發(fā)展而來的論贊體式,在史書中經(jīng)歷了不斷的發(fā)展演變,在《漢書》撰寫中基本定型,并定名為“論贊”,論贊全部位于篇末,形式、體例基本一致,成為后世史書撰寫的典范。第一部分主要闡述論贊的內(nèi)容,蘊含褒貶、彰善癉惡、補增傳文、明言取舍、發(fā)表議論、寄情感慨,彰顯了《漢書》論贊內(nèi)容的豐富多彩。第二部分主要闡述論贊的行文及語言特色,《漢書》論贊行文模式獨特、新穎:引用化用經(jīng)書、圣人之語,全篇援引班彪之語,借太史公之言并進行刪削。巧用實詞、駢散結合,語言表達整飭流暢。第三部分闡述論贊的思想內(nèi)涵,論贊行文中始終貫穿著班固撰寫史書的精神及其所尊崇的思想,其中宣漢、尊圣、崇儒、宗經(jīng)及天命觀等思想都在《漢書》的論贊中表露無遺。第四部分主要論述了《漢書》論贊對后世的影響,班固論贊中體現(xiàn)的謹慎、客觀、公正的史書撰寫態(tài)度及史學觀念影響深遠,《漢書》論贊對《后漢書》、《三國志》等史書論贊的撰寫影響較大,并且其對文體學及文學發(fā)展的影響亦不可小覷。
【關鍵詞】:《漢書》 論贊 內(nèi)容 思想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緒論8-14
- 0.1 論贊文體的淵源9-10
- 0.2 論贊文體的嬗變與辨析10-14
- 1 《漢書》論贊的內(nèi)容14-27
- 1.1 寓人事褒貶14-19
- 1.1.1 褒贊的內(nèi)容14-16
- 1.1.2 貶斥的內(nèi)容16-19
- 1.2 補增正文之不足19-21
- 1.3 闡明傳文取舍的原因21-23
- 1.3.1 明立傳之旨22-23
- 1.3.2 闡不立之由23
- 1.4 發(fā)表議論、寄情感慨23-27
- 2 《漢書》論贊的行文、語言特色27-34
- 2.1 行文特色27-31
- 2.1.1 引用或化用經(jīng)書、圣人之語27-29
- 2.1.2 論贊全篇援引班彪之語29-30
- 2.1.3 借太史公之語并進行刪削30-31
- 2.2 語言特色31-34
- 2.2.1“微而顯”,委婉處見犀利32
- 2.2.2 多變實詞,顯語匯之豐富32
- 2.2.3 于駢散結合中顯其整飭流暢32-34
- 3 《漢書》論贊的思想34-40
- 3.1 尊崇儒家34-35
- 3.2 宣漢思想35-36
- 3.3 天命觀36-37
- 3.4 史學思想37-40
- 3.4.1 不虛美、不隱惡,公正客觀的論史態(tài)度37-38
- 3.4.2 明得失是非、彰戒鑒之旨38-39
- 3.4.3 重視學術資料的傳承39-40
- 4 《漢書》論贊對后世的影響40-43
- 結束語43-44
- 參考文獻44-46
- 附錄46-50
- 致謝50-5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51-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彩花;;史的職責與史書論贊之緣起[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喬;[N];太原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趙彩花;前四史論贊文體藝術及其文化內(nèi)涵[D];復旦大學;2004年
2 李艷;《漢書》藝術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漢書》論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63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3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