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5 06:44
墨是中國古代的書寫用品。古人對墨的使用經歷了使用天然墨到人工制墨的發(fā)展歷程。古人最早發(fā)現(xiàn)和使用的是天然墨,有礦物石墨、植物墨和動物墨等,對礦物墨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不遲于戰(zhàn)國末期,人工制墨開始興起,至兩漢不斷發(fā)展。魏晉南北朝是人工制墨技術發(fā)展與成熟的時期。隋唐五代,是制墨業(yè)的興盛時期,制墨區(qū)域向全國范圍拓展,制墨業(yè)的重心在晚唐五代時由北方轉移到南方地區(qū)。安徽歙州成為制墨中心。隨著制墨技術的不斷提升,出現(xiàn)了一些制墨名家,如李超、李廷珪、李廷寬父子等,他們父子兄弟,技藝相承,推動了制墨業(yè)的發(fā)展。從出土資料看,隋唐五代,墨的形制趨于規(guī)范定型,以兩端略稱圓形的長條形墨為主要形制,墨錠的體量更大。墨面除模印圖案外,還出現(xiàn)了模印文字的新特征。中國墨文化體系至宋代得以完備,墨的生產與消費是其文化表達的特質基礎。在宋代,松煙墨和油煙墨并行于世。墨的生產流程分為兩個階段:原材料制備階段與和制成形階段。制墨的原材料有主要原料和輔料兩大類。主要原料指煙和膠。輔料主要有各種香料、中藥材、金箔、玉屑等。煙與膠的質量對墨的品質起決定作用。制取松煙,首先要選取好的松材,宋人經過長期的探索后發(fā)現(xiàn),含松脂高的松...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14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宋代以前墨的發(fā)展歷程
第一節(jié) 天然墨的發(fā)現(xiàn)與應用
第二節(jié) 人工制墨的興起
第三節(jié) 制墨技術的成熟與著名產地的形成
第四節(jié) 制墨業(yè)重點的南移與制墨名家的出現(xiàn)
第二章 宋代墨的生產與工藝
第一節(jié) 原材料制備——煙炱
一、松煙的制備
二、油煙的制備
第二節(jié) 原材料制備——膠和輔料
一、宋代膠的種類和制備方法
二、宋代制膠及用膠的講究
三、宋代制膠的輔料及其功能
第三節(jié) 和制成形
一、篩煙
二、和料
三、搗杵
四、揉丸
五、模印
六、晾墨
第三章 宋代墨的流通與消費
第一節(jié) 宋代制墨的商品性
一、私營制墨作坊的出現(xiàn)
二、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商品化
三、銷售獲利的生產目的
第二節(jié) 宋代墨的流通
一、城市市場攤位上墨的售賣
二、墨工或中間商販對墨的販賣
第三節(jié) 宋代墨的消費
一、朝廷與官府消費用墨
二、士人消費用墨
三、抄寫及印刷用墨
四、其它消費用墨
第四章 宋代用墨總量的估算及影響
第一節(jié) 宋代墨的價格及用墨總量估算
一、宋代墨的價格區(qū)間
二、宋代用墨總量的估算
第二節(jié) 北宋制墨區(qū)域及特點
一、宋代以前的制墨區(qū)域
二、北宋制墨區(qū)域及特點
第三節(jié) 南宋制墨區(qū)域及特點
一、兩浙路墨工
二、臨安御造墨工
三、徽州墨工
四、川蜀墨工
五、其它地區(qū)墨工
第四節(jié) 制墨中心的轉移及原因
一、松林資源的消耗
二、制墨中心的轉移及原因
第五章 墨與宋代文人生活
第一節(jié) 墨與宋人文化生活
一、嗜墨
二、賜墨
三、贈墨
第二節(jié) 宋代文人對墨的品鑒
一、品鑒標準
二、對墨品優(yōu)劣的品鑒
第三節(jié) 宋代文人對墨的收藏
第六章 宋代墨的價值、貢獻與影響
第一節(jié) 宋代墨的實用價值
第二節(jié) 宋代墨的收藏價值
第三節(jié) 宋代墨的藥用價值
第四節(jié) 宋代墨的貢獻與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介及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松煙和油煙的表面化學性質研究[J]. 張宏斌,余輝,唐頤,楊光輝.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8(01)
[2]材料人文之墨的發(fā)展[J]. 劉超. 新材料產業(yè). 2017(11)
[3]墨的藥用考證[J]. 吳志瑰,付小梅,吳蜀瑤,李洋,謝斌,諶瑞林,范崔生.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03)
[4]論蘇軾對墨的認識[J]. 高巍. 青年文學家. 2014(36)
[5]“文府墨”的定名和制作年代[J]. 姚昱波. 大眾考古. 2014(12)
[6]窺探筆墨紙硯的民族性格與文化[J]. 王毅. 價值工程. 2014(35)
[7]墨之源流[J]. 王儷閻. 紫禁城. 2014(12)
[8]宋代制墨業(yè)考述[J]. 陳濤.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5)
[9]化隆縣納卡遺址彩陶顏料的拉曼光譜分析[J]. 鐘黎,肖永明,王濤,羅武干,王昌燧. 南方文物. 2013(03)
[10]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制墨業(yè)考述[J]. 陳濤. 石家莊學院學報. 2013(01)
博士論文
[1]宋代書籍出版史研究[D]. 田建平.河北大學 2012
[2]中國傳統(tǒng)制墨工藝研究[D]. 王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0
[3]宋代文人意趣與工藝美術關系研究[D]. 蘇梅.蘇州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宋代墨文獻研究[D]. 田海粟.河北大學 2017
[2]“筆墨紙硯”類熟語文化研究[D]. 王文佳.內蒙古大學 2016
[3]古法制墨工藝探微—關于一個傳統(tǒng)工藝案例的研究[D]. 陳卓.中國美術學院 2015
[4]經濟史學視角下的古代徽州墨業(yè)發(fā)展[D]. 張玉彬.云南大學 2015
[5]宋代文房四寶與文人[D]. 王小娟.華中師范大學 2013
[6]宋代公文研究[D]. 張薈麗.南昌大學 2012
[7]中國傳統(tǒng)繪畫材料中的紙與墨研究[D]. 沓名弘美.中國美術學院 2010
[8]“墨”的探究[D]. 徐智川.首都師范大學 2009
[9]古墨的保護材料和保存環(huán)境研究[D]. 段宏瑜.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87157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14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宋代以前墨的發(fā)展歷程
第一節(jié) 天然墨的發(fā)現(xiàn)與應用
第二節(jié) 人工制墨的興起
第三節(jié) 制墨技術的成熟與著名產地的形成
第四節(jié) 制墨業(yè)重點的南移與制墨名家的出現(xiàn)
第二章 宋代墨的生產與工藝
第一節(jié) 原材料制備——煙炱
一、松煙的制備
二、油煙的制備
第二節(jié) 原材料制備——膠和輔料
一、宋代膠的種類和制備方法
二、宋代制膠及用膠的講究
三、宋代制膠的輔料及其功能
第三節(jié) 和制成形
一、篩煙
二、和料
三、搗杵
四、揉丸
五、模印
六、晾墨
第三章 宋代墨的流通與消費
第一節(jié) 宋代制墨的商品性
一、私營制墨作坊的出現(xiàn)
二、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商品化
三、銷售獲利的生產目的
第二節(jié) 宋代墨的流通
一、城市市場攤位上墨的售賣
二、墨工或中間商販對墨的販賣
第三節(jié) 宋代墨的消費
一、朝廷與官府消費用墨
二、士人消費用墨
三、抄寫及印刷用墨
四、其它消費用墨
第四章 宋代用墨總量的估算及影響
第一節(jié) 宋代墨的價格及用墨總量估算
一、宋代墨的價格區(qū)間
二、宋代用墨總量的估算
第二節(jié) 北宋制墨區(qū)域及特點
一、宋代以前的制墨區(qū)域
二、北宋制墨區(qū)域及特點
第三節(jié) 南宋制墨區(qū)域及特點
一、兩浙路墨工
二、臨安御造墨工
三、徽州墨工
四、川蜀墨工
五、其它地區(qū)墨工
第四節(jié) 制墨中心的轉移及原因
一、松林資源的消耗
二、制墨中心的轉移及原因
第五章 墨與宋代文人生活
第一節(jié) 墨與宋人文化生活
一、嗜墨
二、賜墨
三、贈墨
第二節(jié) 宋代文人對墨的品鑒
一、品鑒標準
二、對墨品優(yōu)劣的品鑒
第三節(jié) 宋代文人對墨的收藏
第六章 宋代墨的價值、貢獻與影響
第一節(jié) 宋代墨的實用價值
第二節(jié) 宋代墨的收藏價值
第三節(jié) 宋代墨的藥用價值
第四節(jié) 宋代墨的貢獻與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介及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松煙和油煙的表面化學性質研究[J]. 張宏斌,余輝,唐頤,楊光輝.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8(01)
[2]材料人文之墨的發(fā)展[J]. 劉超. 新材料產業(yè). 2017(11)
[3]墨的藥用考證[J]. 吳志瑰,付小梅,吳蜀瑤,李洋,謝斌,諶瑞林,范崔生.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03)
[4]論蘇軾對墨的認識[J]. 高巍. 青年文學家. 2014(36)
[5]“文府墨”的定名和制作年代[J]. 姚昱波. 大眾考古. 2014(12)
[6]窺探筆墨紙硯的民族性格與文化[J]. 王毅. 價值工程. 2014(35)
[7]墨之源流[J]. 王儷閻. 紫禁城. 2014(12)
[8]宋代制墨業(yè)考述[J]. 陳濤.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5)
[9]化隆縣納卡遺址彩陶顏料的拉曼光譜分析[J]. 鐘黎,肖永明,王濤,羅武干,王昌燧. 南方文物. 2013(03)
[10]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制墨業(yè)考述[J]. 陳濤. 石家莊學院學報. 2013(01)
博士論文
[1]宋代書籍出版史研究[D]. 田建平.河北大學 2012
[2]中國傳統(tǒng)制墨工藝研究[D]. 王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0
[3]宋代文人意趣與工藝美術關系研究[D]. 蘇梅.蘇州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宋代墨文獻研究[D]. 田海粟.河北大學 2017
[2]“筆墨紙硯”類熟語文化研究[D]. 王文佳.內蒙古大學 2016
[3]古法制墨工藝探微—關于一個傳統(tǒng)工藝案例的研究[D]. 陳卓.中國美術學院 2015
[4]經濟史學視角下的古代徽州墨業(yè)發(fā)展[D]. 張玉彬.云南大學 2015
[5]宋代文房四寶與文人[D]. 王小娟.華中師范大學 2013
[6]宋代公文研究[D]. 張薈麗.南昌大學 2012
[7]中國傳統(tǒng)繪畫材料中的紙與墨研究[D]. 沓名弘美.中國美術學院 2010
[8]“墨”的探究[D]. 徐智川.首都師范大學 2009
[9]古墨的保護材料和保存環(huán)境研究[D]. 段宏瑜.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871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8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