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不應等同于漢民族發(fā)展史
發(fā)布時間:2021-04-30 04:28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漢族人數(shù)最多,文明起源最早,文化發(fā)展最快,一直主導中國歷史走向,但我們不能用漢民族發(fā)展史代替中國發(fā)展史。因為,中國古代"中國"一詞除了具有指稱華夏漢族及其政權的涵義以外,還有指稱"中原"的涵義,應該包括進入中原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還有指稱"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即"懂禮即中國")的文化涵義,應該包括"懂禮"的有文化的少數(shù)民族;還有指稱"國家"政權的涵義,應該包括受漢族國家或中原國家政權管轄的少數(shù)民族;中國古代,后來政權也稱歷史上以中原地區(qū)為主且有相互遞嬗關系或沒有遞嬗關系但為自己政權所繼承的多個政權為"中國",即中國古代的"中國"還有"繼承性中國"的涵義,更是與少數(shù)民族及其政權密不可分?梢,中國古代,漢民族僅僅指一個單一的民族,而"中國"則不僅包括漢民族,也包括"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認識漢民族發(fā)展史,僅僅是認識漢民族一個民族的發(fā)展史,而認識中國歷史則需要認識屬于"中國"的各個民族的發(fā)展史,不能用漢民族發(fā)展史代替整個中國發(fā)展史。我們在認識中國各個民族歷史時,尤其要注意從"繼承性中國"的內(nèi)涵中去認識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各個民族的歷史,即從"后人看中國"中去認...
【文章來源】:東岳論叢. 2018,3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一、具有“中原”涵義的“中國”, 包括進入中原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
二、具有“懂禮”涵義的“中國”, 包括“懂禮”有文化的少數(shù)民族
三、指稱漢族政權和中原政權的“中國”, 包括受漢族國家政權或中原國家政權管轄的少數(shù)民族
四、具有“繼承性中國”涵義的“中國”, 包括為“中國”所繼承的各個少數(shù)民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復數(shù)“中國”到單數(shù)“中國”——試論統(tǒng)一多民族中國及其疆域的形成[J]. 趙永春.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11(03)
[2]試論遼人的“中國”觀[J]. 趙永春. 文史哲. 2010(03)
[3]試論金人的“中國觀”[J]. 趙永春.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9(04)
[4]黃帝族的起源遷徙及炎黃之戰(zhàn)的研究[J]. 劉毓慶.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5)
[5]中國古代的“中國”與“國號”的背離與重合——中國古代“中國”國家觀念的演進[J]. 趙永春. 學習與探索. 2008(04)
[6]建國以來中國民族關系史若干理論問題研究評議[J]. 孫祚民. 東岳論叢. 1987(01)
[7]西漢與新莽時期的少數(shù)民族士兵[J]. 陳連慶. 史學集刊. 1984(02)
本文編號:3168840
【文章來源】:東岳論叢. 2018,3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一、具有“中原”涵義的“中國”, 包括進入中原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
二、具有“懂禮”涵義的“中國”, 包括“懂禮”有文化的少數(shù)民族
三、指稱漢族政權和中原政權的“中國”, 包括受漢族國家政權或中原國家政權管轄的少數(shù)民族
四、具有“繼承性中國”涵義的“中國”, 包括為“中國”所繼承的各個少數(shù)民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復數(shù)“中國”到單數(shù)“中國”——試論統(tǒng)一多民族中國及其疆域的形成[J]. 趙永春.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11(03)
[2]試論遼人的“中國”觀[J]. 趙永春. 文史哲. 2010(03)
[3]試論金人的“中國觀”[J]. 趙永春.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9(04)
[4]黃帝族的起源遷徙及炎黃之戰(zhàn)的研究[J]. 劉毓慶.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5)
[5]中國古代的“中國”與“國號”的背離與重合——中國古代“中國”國家觀念的演進[J]. 趙永春. 學習與探索. 2008(04)
[6]建國以來中國民族關系史若干理論問題研究評議[J]. 孫祚民. 東岳論叢. 1987(01)
[7]西漢與新莽時期的少數(shù)民族士兵[J]. 陳連慶. 史學集刊. 1984(02)
本文編號:31688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6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