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舊派中的新派”
發(fā)布時間:2021-02-15 13:03
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圍繞著新舊文化與中西文化,曾經(jīng)有過三場論戰(zhàn):《新青年》與林琴南、陳獨秀與杜亞泉、張東蓀與傅斯年之間的辯論。前者被認為是"新派",而后者,則是"舊派中的新派"。他們之間的區(qū)別,與其說是知識上的新舊,不如說是對傳統(tǒng)的態(tài)度不同。杜亞泉、張東蓀對西方新思潮的認知,不在其對手陳獨秀、傅斯年之下,只是他們不贊成全盤推倒傳統(tǒng)。經(jīng)過這三場論戰(zhàn),《新青年》在口岸城市中大獲全勝,因為城市青年需要一個激進的文化變革方案與可供行動的簡便態(tài)度,但在邊緣城市的"小鎮(zhèn)青年"那里,他們不在乎新舊兩派的態(tài)度差異,更注重從兩派那里吸取"新知",對傳統(tǒng)也保留了一份中庸的溫情。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5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老新黨與新文化:五四大風籠罩下的地方讀書人[J]. 瞿駿.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7(01)
[2]從批評者到“同路人”:五四前《學燈》對《新青年》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J]. 周月峰. 社會科學研究. 2015(06)
本文編號:3034898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5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老新黨與新文化:五四大風籠罩下的地方讀書人[J]. 瞿駿.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7(01)
[2]從批評者到“同路人”:五四前《學燈》對《新青年》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J]. 周月峰. 社會科學研究. 2015(06)
本文編號:30348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034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