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研究在英國
發(fā)布時間:2021-01-09 11:28
<正>英國學術界對中國的關注始于清朝。在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收藏的最早中文文獻中有博德利爵士(Sir Thomas Bodley,1545-1613)的手跡,其時間為1604年。a不過,盡管中英貿(mào)易不斷發(fā)展,但"英國漢學"卻進展緩慢。雖然漢語教育起步較遲,發(fā)展緩慢,但英國還是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成為中國與西方交往的領路人。英國在華的實質(zhì)存在意味著清史研究以及英國漢學的進展與英帝國的經(jīng)歷以及通商口岸和租借地的發(fā)展密不可分。隨著帝國的衰落,區(qū)域研究的興起以及清朝逐步成為一個單獨的研究領域,英國也開始為清史研究做出卓越貢獻。除了主流
【文章來源】:清史研究.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英國東印度公司廣州商館的漢語學生[J]. 蘇珊·里德·斯蒂夫勒,劉美華,楊慧玲. 國際漢學. 2016(01)
本文編號:2966564
【文章來源】:清史研究.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英國東印度公司廣州商館的漢語學生[J]. 蘇珊·里德·斯蒂夫勒,劉美華,楊慧玲. 國際漢學. 2016(01)
本文編號:29665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96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