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歷史論文 >

體相和個性:以五四為標識的新文化運動再認識

發(fā)布時間:2018-12-06 14:26
【摘要】: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一個"會合的歷史運動",也是一個有中心主旨并自具體相的運動。一個同質(zhì)性的五四形象,既是在無意中形成,也包括時人和后人的構(gòu)建。從相對宏觀的視角觀察辛亥革命與新文化運動的關(guān)聯(lián),探索后者究竟是外來沖擊的反應(yīng)還是自我的覺醒,并考察民初新舊之爭怎樣發(fā)展為向"文化"開戰(zhàn)、一體兩面的正本清源努力如何兼容破壞與建設(shè),以及學(xué)生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相互影響等面相,進而從后五四時代的認知去檢視新文化運動的遺產(chǎn),可以看出五四已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標識。
[Abstract]: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is a historical movement of rendezvous as well as a movement with central purport. A homogeneous image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is formed by accident,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ime and posterity. From a relative macro perspective, this paper obser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explores whether the latter is a response to external shock or a self-awakening, and examines how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developed into a war against "culture"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How the original and original efforts of the two sides are compatible with de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udent movement and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and so on, so as to examine the heritage of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st-May 4th era.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ay 4th Movement has become the symbol of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
【分類號】:K20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志田;;文化翻身:梁漱溟的憧憬與困窘[J];近代史研究;2016年06期

2 羅志田;;國家目標的外傾——近代民族復(fù)興思潮的一個背景[J];近代史研究;2014年04期

3 羅志田;;與改良相通的近代中國“大革命”[J];社會科學(xué)研究;2013年05期

4 羅志田;;陳獨秀與“五四”后《新青年》的轉(zhuǎn)向[J];天津社會科學(xué);2013年03期

5 柯繼銘;;理想與現(xiàn)實:清季十年思想中的“民”意識[J];中國社會科學(xué);2007年01期

6 羅志田;“有道伐無道”的形成:北伐前夕南方的軍事整合及南北攻守勢易[J];中國社會科學(xué);2003年05期

7 羅志田;抵制東瀛文體:清季圍繞語言文字的思想論爭[J];歷史研究;2001年06期

8 羅志田;從科學(xué)與人生觀之爭看后五四時期對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J];歷史研究;1999年03期

9 羅志田;傳教士與近代中西文化競爭[J];歷史研究;1996年06期

10 羅志田;走向“政治解決”的“中國文藝復(fù)興”──五四前后思想文化運動與政治運動的關(guān)系[J];近代史研究;1996年04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楊國強;;漫長的認知:中日之間的可比和不可比[N];東方早報;2015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志田;;體相和個性:以五四為標識的新文化運動再認識[J];近代史研究;2017年03期

2 黃春黎;;劉師培的白話創(chuàng)作及其民間視野[J];湖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7年01期

3 笪夢雅;;從閱讀史看陳獨秀的思想來源與選擇[J];齊齊哈爾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7年01期

4 羅志田;;借世界說中國:梁漱溟言學(xué)問的窘境[J];社會科學(xué)研究;2017年01期

5 劉新利;周曉艷;;跨文化傳播視域下的鹽井天主教傳播[J];西藏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6年04期

6 劉熠;;官府與民間的離合:清末四川基層書院改辦學(xué)堂的歷程[J];學(xué)術(shù)月刊;2016年08期

7 張朋;;《新青年》第八卷出版經(jīng)費來源的史實考辨[J];黨史研究與教學(xué);2016年02期

8 張仲民;;世界語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世界主義想象——以劉師培為中心[J];學(xué)術(shù)月刊;2016年04期

9 孫宏云;;楊廷棟譯《原政》的底本源流考[J];政治思想史;2016年01期

10 馮夏根;胡旭華;;20世紀20年代自由主義學(xué)人視域中的蘇俄革命與中國革命[J];青海社會科學(xué);2016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志田;;文化東西:梁漱溟之問的時代性[J];探索與爭鳴;2016年07期

2 羅志田;;異化的保守者:梁漱溟與“東方文化派”[J];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2016年03期

3 羅志田;;近代“道出于二”語境下學(xué)科認同的困惑[J];天津社會科學(xué);2015年01期

4 羅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zhuǎn)折(中)[J];近代史研究;2012年06期

5 黃興濤;張丁;;中國人民大學(xué)博物館藏“陳獨秀等致胡適信札”原文整理注釋[J];中國人民大學(xué)學(xué)報;2012年01期

6 歐陽哲生;;新發(fā)現(xiàn)的一組關(guān)于《新青年》的同人來往書信[J];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4期

7 羅志田;;陳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學(xué)”[J];近代史研究;2008年06期

8 莊森;;《新青年》第八卷還是社團“公同”刊物——中國現(xiàn)代新聞傳播史重要史實辨正[J];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2008年06期

9 羅志田;;天下與世界:清末士人關(guān)于人類社會認知的轉(zhuǎn)變——側(cè)重梁啟超的觀念[J];中國社會科學(xué);2007年05期

10 羅志田;;“六個月樂觀”的幻滅:五四前夕士人心態(tài)與政治[J];歷史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清榮;試論桂林抗日文化運動的歷史地位與現(xiàn)實意義[J];社會科學(xué)家;2005年05期

2 汪暉;周展安;;什么是“五四”文化運動的政治?——關(guān)于“五四”的答問[J];現(xiàn)代中文學(xué)刊;2009年04期

3 茅盾;歐陽文·趙西;;華南文化運動概況[J];社會科學(xué);1982年02期

4 侯宗肇;評五四文化運動[J];五邑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6年01期

5 田子渝;武漢地區(qū)新文化運動述論[J];江漢論壇;1999年05期

6 吳江;;我國近代的新文化運動始于何時[J];世界;2006年06期

7 夏青;海外華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陳本昌[J];海內(nèi)與海外;2001年02期

8 王嘉良;;戰(zhàn)時東南文化運動成因探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02期

9 彭麗君;;香港新左翼文化運動:藝術(shù)與政治的可能[J];現(xiàn)代中文學(xué)刊;2012年02期

10 孫承蕊;;民族文化運動[J];北京成人教育;198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洪峻峰;;瞿秋白與五四新文化運動[A];瞿秋白百周年紀念-全國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吳孝桐;;蕭縣在抗戰(zhàn)中的新文化運動[A];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3 秦文志;;論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的文化條件[A];全國中外近現(xiàn)代文化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唐長發(fā);;是名人 也是凡人——回憶杜老二三事[A];杜宣紀念集[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汪暉 早報記者 許荻曄;“20世紀充滿悲劇,也留下遺產(chǎn)”[N];東方早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鄭娜;從第一首“紅詩”到文化大繁榮[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3 記者 劉云伶;短信橫掃佳節(jié):是稀釋了人情,還是新民間文化運動[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4 吳巖;十字路口上的科學(xué)文化運動[N];中華讀書報;2004年

5 徐信華 湖北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新青年》與新青年[N];中國教育報;2012年

6 張建麗;文學(xué)翻譯的難點[N];中華讀書報;2006年

7 早報記者 顧文劍 李繼成 實習生 王sピ,

本文編號:236616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6616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aa6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