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中國通史寫作的階段性發(fā)展及其特點概說
[Abstract]:General history writing not only gather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ll aspects of history, but also is the main channel for history to play its social function. In a sense, it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whole history, and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more than 130 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China's general history, large and small, after the textbook compiling stage, the initial mature period, the introspection stage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period.
【作者單位】: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分類號】:K20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瞿林東;新中國史學五十年的理論建設[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2 倪愛山,徐國利;簡論清末民初新史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3 余小明;史家主體意識及其與史學繁榮和發(fā)展的關系[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7期
4 侯云灝;20世紀初“新史學”的產生及其演變[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代繼華;史學觀念的檢討與史學普及[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6 代繼華;;新時期大型中國史書的編纂與史體創(chuàng)新[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李紹平;《逸周書》考辨四題[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5期
8 胡志堅;論心理史學取向的中國教育史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2期
9 羅志田;清季保存國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觀念異同[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10 朱發(fā)建;;“科學化”與中國近代“新史學”的興起[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貴福;錢玄同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胡尚元;建國后十七年史學領域的大批判[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3 胡志堅;自我統(tǒng)攝下的心理與行為[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超;民族主義與中國歷史書寫[D];復旦大學;2005年
5 董說平;晚清時期日文史書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蔣海升;“西方話語”與“中國歷史”之間的張力[D];山東大學;2006年
7 陳寶云;學術與國家:《史地學報》及其群體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林國華;范文瀾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D];山東大學;2007年
9 郭婭;元教育史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貴仁;唯物史觀及其指導的歷史學在20世紀中國的推進歷程[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s,
本文編號:23154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1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