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竹譜考論及其歷史價值
[Abstract]:There are more than 20 bamboo trees in ancient China,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planting horticultural spectrum, drawing spectrum and comprehensive spectrum. The contents include varieties, planting technique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painting techniques. The author's social identity is quite different, but mainly officials and painters. These bamboo compositions are of great value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istory of social culture,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history of painting and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ancient China.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207;G25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乾;;《竹譜》和我國早期竹文化[J];古今農業(yè);1988年01期
2 王乾;;從《竹譜》看中國古代對竹子的利用[J];古今農業(yè);1993年03期
3 王建;世界第一部竹類專著——《竹譜》[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2年01期
4 王建;;《竹譜》略論[J];貴州文史叢刊;1992年01期
5 偠萃華;;戴凱之《竹譜》探析[J];自然科學史研究;1991年04期
6 舒迎瀾;;宋人種竹技術[J];園林;1994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春琴;贊寧《筍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利華;《廣志》成書年代考[J];古今農業(yè);1995年03期
2 姜麗麗;蔡平;劉振;;竹在蘇州古典園林中的造景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26期
3 朱淵清;魏晉博物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4 王汐牟;;歷代竹譜的編篡與中國古代竹文化的演化歷程[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5 王利華;;古代《竹譜》三種考證與評介[J];中國農史;2012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靜;戴Q裰噸衿住費芯縖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2 馬良義;竹工藝文化及開發(fā)利用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楊蓉;竹之道—道教竹醫(yī)藥與養(yǎng)生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陳明木,陳青青,鄭開明,林鴛緣,陳偉文;竹筍保鮮技術的研究進展[J];保鮮與加工;2004年02期
2 黃頌;黃琳;;關于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內涵特征及其功能的思考[J];濱州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王洪峰,陳紅國,熊偉;竹筍保鮮貯藏技術與方法綜述[J];廣東林業(yè)科技;1999年04期
4 金建鋒;;釋贊寧籍貫和生卒年考[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趙榮光;;中國人的“竹筍”食用及其文化意義[J];農業(yè)考古;2007年01期
6 蓬開文;;苦筍的保鮮[J];四川農業(yè)科技;2006年11期
7 王玲t(yī) ;清新淡趣話竹筍[J];醫(yī)古文知識;1998年03期
8 熊大桐;中國古代竹類栽培利用史略[J];中國農史;1986年02期
9 王達;中國明清時期農書總目(續(xù))[J];中國農史;2001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成明明;北宋詩僧研究[D];揚州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允中;《馬首農言》中“牢”、“坎”及豬性“惡燥”考[J];中國農史;1991年03期
2 舒韶雄;中國古代車與馬之關系[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 張仲清;《越絕書》作者考辨[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4期
4 許文芳;韋寶畏;;《葬書》作者及成書時代考辨[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崔云勝;《道德經》的作者是老聃而非太史儋[J];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6 徐正英;先秦佚文佚書三題[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王明德;;中國古代都城的文化內涵與審美意蘊[J];蘭州學刊;2006年01期
8 ;致尊敬的讀者和作者[J];縱橫;2008年11期
9 錢征;;《百家姓》著者考[J];巢湖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周雪松;費曉萍;;荊楚文化的歷史價值研究[J];前沿;2010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河北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目錄[A];河北省史學會通訊(1984第1期)[C];198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降大任;侯馬盟書的歷史價值和意義[N];山西日報;2004年
2 朱淵清;也談上博簡《孔子詩論》[N];中國藝術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文廣;中國古代碑之設計[D];蘇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原昊;《世本》研究及《作篇》名物釋證[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力;《泰誓》考[D];西北大學;2001年
3 劉忠濤;淺析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箭鏃形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2496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4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