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仕人的憂患意識研究
本文選題:仕人 + 憂患意識; 參考:《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摘要】:源遠流長的憂患意識,滋養(yǎng)著中國傳統(tǒng)仕人的心靈大地,促成了其治道精神和為政規(guī)范的形成。展開其中的特殊話語,可以領略到傳統(tǒng)仕人憂己、憂民、憂君、憂政、憂天下的鮮明內(nèi)心景象,對今天為政者居安思危、科學治國理政有著重要借鑒意義。
[Abstract]:The long history of suffering consciousness nourishes the spiritual earth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eople and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spirit of governance and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norms. Make sense.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
【分類號】:K20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平;儒家人文精神的現(xiàn)代意義[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雷江梅,楊萬慶;中西方價值觀沖突對大學生人格塑造的影響[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05期
3 周家洪;論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對國民確立法律意識的負面影響[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07期
4 王曉虹;;試論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標及主要內(nèi)容[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張偉華,綦俊霞;孔子的和諧意識及其現(xiàn)代價值[J];管子學刊;2005年02期
6 李德祥;俄語數(shù)字文化簡論——兼與漢語數(shù)字文化比較[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張振祥;鮑剛;;試論中國傳統(tǒng)戰(zhàn)略文化及其時代價值[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8 孫江文;論德性對健康的支持機制[J];理論學刊;2004年02期
9 顏佳琪,鐘江華;淺論中國古代蒙學教材中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J];遼寧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10 楊紹蘭;網(wǎng)絡文化傳播中的沖突與理性思考[J];情報雜志;200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澤學;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劉洋;闡釋與重構—《韓非子》研究新論[D];浙江大學;2004年
3 郭鳳志;德育文化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張瑞芳;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中華民族精神[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5 俞海山;消費外部性的經(jīng)濟學、人口學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瓊;矛盾情結與藝術模糊性[D];復旦大學;2005年
7 謝桂山;圣經(jīng)猶太倫理與先秦儒家倫理之比較[D];山東大學;2005年
8 趙新林;Image與“象”——中西詩學象論探源[D];四川大學;2005年
9 劉學;先秦諸子思維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10 曲愛香;孔孟荀的天人觀及其生態(tài)倫理[D];浙江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志國;徐渭人格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暴剛;憂患意識:余秋雨散文的精神特質(zhì)[D];延邊大學;2002年
3 曹翔;全球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榮麗春;生命的焦灼與抗爭——余華作品現(xiàn)代性的探析[D];延邊大學;2003年
5 花惠媛;慈惠堂西王母信仰的神學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6 劉德忠;論校園文化建設[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鮑彩蓮;試論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8 盧海濱;西南寒冷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聚居環(huán)境營造探索[D];重慶大學;2003年
9 王麗娟;論陳贊一的詩歌創(chuàng)作[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10 張寰;論孔子的“安人”之道[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爾太;;中國哲學與中國藝術[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2 楊匡漢;;詩美的崇高感[J];文學評論;1983年04期
3 陶東風,陳燮卿;為生命憂與替社會悲——阮籍《詠懷》與陳子昂《感遇》比較分析[J];社會科學;1985年09期
4 魏威;俞天白中長篇小說思想藝術探勝[J];當代作家評論;1985年02期
5 謝冕;;斷裂與傾斜:蛻變期的投影——論新詩潮[J];文學評論;1985年05期
6 烏冉;論新時期“草原文學”的憂患意識 兼談表現(xiàn)“悲愴”的美學傾向[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86年05期
7 寧宗一;吳敬梓對中國小說美學的貢獻[J];天津社會科學;1986年06期
8 田世云;斷裂: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與當代詩歌[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1986年03期
9 李運摶;湍流中的熱血男兒歌——梁曉聲紀實文學創(chuàng)作論[J];文藝評論;1986年06期
10 黃書泉;憂慮的目光注向這一片沉重的土地——關于農(nóng)村題材小說的思考[J];文藝評論;198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祖宜;吳未;;增強憂患意識 保護城市環(huán)境[A];中國城市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實踐——城市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2 吳其全;姜蕙;;銘記歷史 發(fā)奮強國[A];百年滄桑論香港——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3 張文濤;;對傳統(tǒng)的發(fā)現(xiàn)和闡揚——宗白華美學思考的價值關懷[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4 顧元仁;陳立仁;;轉換企業(yè)內(nèi)部經(jīng)營機制發(fā)展國有批發(fā)商業(yè)[A];全國市場經(jīng)濟與商業(yè)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5 楊瑞和;霍正祿;陳劍偉;;加強急診科工作的憂患意識,在醫(yī)療市場競爭中求發(fā)展[A];第三屆全國急診創(chuàng)傷學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6 伍立群;;云南省水資源特點與開發(fā)利用保護淺析[A];中國水利學會2000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7 魏宗禹;;朱子學與當代中國思維[A];朱子學與21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8 張錫金;;革命知識分子的心路[A];瞿秋白研究論叢——紀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義65周年專集[C];2000年
9 徐安輝;;一曲哀婉的孤獨人生之歌——翠翠形象、意蘊一說[A];新世紀優(yōu)秀學術成果評選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0年
10 姜巖;;當代青年應具備的五大意識[A];“面向新世紀的青年與青年工作”征文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孫若風;維護國家文化安全[N];中國文化報;2000年
2 仲夏;治治“一次性筷子”如何[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商宇 實習生 黃茜;對計生,多點憂患意識[N];重慶日報;2001年
4 本報記者 羅慶春;樹立人口意識人均意識憂患意識 依法行政齊抓共管做好計生工作[N];福建日報;2001年
5 周峰;國防教育應注意培養(yǎng)三種意識[N];光明日報;2001年
6 郭清粵 齊建華;漯河卷煙廠效益上臺階[N];廠長經(jīng)理日報;2001年
7 冀中;應增強憂患意識[N];遼寧日報;2001年
8 軍軒;國防教育法在憂患意識中誕生[N];人民日報;2001年
9 吳小如;談“憂患意識”[N];中華讀書報;2001年
10 仝華卞修躍;憂患意識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N];北京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周宇;天下為公[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任文京;唐代邊塞詩的文化闡釋[D];河北大學;2004年
3 馬宏柏;端木蕻良小說創(chuàng)作與中國文學傳統(tǒng)[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馮健飛;老舍敘事作品悲劇品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雄;歷史轉折論[D];復旦大學;1993年
6 王春云;小說歷史意識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淑萍;一顆寂寞而偉大的靈魂[D];鄭州大學;2000年
2 李雁飛;“大地的哲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李茵茵;20世紀澳門舊體詩歌的民族意識[D];暨南大學;2001年
4 閆芳;論老舍悲劇思想的內(nèi)蘊[D];西北大學;2001年
5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何晶;簡論鼎盛時期的《申報》(1931—1935)[D];四川大學;2002年
7 李峰;東北黑土地上獨特的生命視角[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8 張靜;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地位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9 暴剛;憂患意識:余秋雨散文的精神特質(zhì)[D];延邊大學;2002年
10 潘勁;現(xiàn)代企業(yè)名牌產(chǎn)品的經(jīng)營策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1138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1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