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歷史論文 >

唐宋思想文化轉型:國內不同學科范式下的研究與認知

發(fā)布時間:2018-06-05 08:16

  本文選題:唐宋 + 思想文化 ; 參考:《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摘要】:自20世紀初以來,國內學者在經學史、哲學史、思想史等學科范式下,對唐宋思想文化轉型的過程、原因等問題已形成相異或又相聯(lián)的豐富論說。這些論說中寓含著如漢宋經學轉變的過程、理學的發(fā)生過程、世界觀的新舊交替過程等多種具有典型性的分析模式。研究表明,當以"唐宋思想文化轉型"為題進行考量時,學科間視域和方法的融通實屬必要,否則,只能陷入不同學科范式的"自語"境地。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domestic scholars have formed different or interrelated theories on the process and caus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under the paradigm of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 classics,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thought. These theories contain a variety of typical analytical models, such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Han and Song classics, the occurrence of Neo-Confucianism, the alternate process of world outlook and so on. The study shows that when the topic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between disciplines, otherwise, they can only fall into the situation of "self-talk"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paradigms.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10YJC77002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0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妙法;Metaethics(后倫理學)與Metaphysics(后物理學)——粗議中西哲學之異同及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肖建新;;梁啟超與錢穆的專門史觀及方法論之比較——以《中國歷史研究法》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張曉淮;原經:章學誠“六經皆史”說的意義[J];安徽史學;2002年02期

4 肖建新;;宋代的監(jiān)察機制[J];安徽史學;2006年02期

5 陳徽;戴震與江永關系的再探討[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6 范立舟;“宋學”風貌的全新展示——評《中國學術史·宋元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7 王艷秋;戴震“理”概念的價值和道德內涵[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8 王達敏;;論姚鼐與四庫館內漢宋之爭[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黃瑜;"和"與儒家傳統(tǒng)精神[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張燕伶;;從“格致”論看朱熹的科學理性精神[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世清;;“天人合一”與對稱邏輯——從馮友蘭中西邏輯觀看邏輯學的發(fā)展方向[A];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陳世清;;“天人合一”與對稱哲學——從馮友蘭中西哲學觀看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方向[A];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吳飛;;試論媒介與政治權力的共生關系[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4 郭淵;;海外華人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A];《譜牒研究與華僑華人》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王麗;;“上蒼”一詞的詞義變化及其英語翻譯探討——以“感謝上帝,感謝上蒼”英譯為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6 趙伯雄;;《春秋》“史外傳心要典”說初探[A];第二屆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7年

7 王敦琴;;張謇成敗辯證觀[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8 林樂昌;;張載理觀探微——兼論朱熹理氣觀與張載虛氣觀的關系問題[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二)[C];2004年

9 陳寶良;;明初心學鉤沉[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10 潘暢和;;淺析中國與朝鮮的“氣”哲學傳統(tǒng)[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剛;道治主義政治文化及實踐[D];西北大學;2001年

2 劉貴福;錢玄同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李小光;生死超越與人間關懷[D];四川大學;2002年

4 徐東來;唯識學“轉識成智”理論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何明星;《管錐編》詮釋方法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6 張文利;理禪融會與宋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高一農;漢賦專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王艷秋;戴震重知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黃富峰;論道德思維[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昭;《史記》士形象論[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張東;《孟子字義疏證》發(fā)微[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周玉梅;周邦彥詞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趙莉;唐代女冠詩人及其詩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銘;唐宋之際“四書”的升格運動[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6 史海娜;秦漢神仙方士文化的神學化與儒學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羅立軍;章學誠道學史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郭紅衛(wèi);儒家文化背景下中國古代科學的發(fā)展——以北宋為中心的考察[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9 李春梅;臨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10 張尚英;劉敞《春秋》學術論[D];四川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漆俠;中國封建社會歷史分期問題[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1年00期

2 胡如雷;唐宋時期中W 封建社會的巨大變革[J];史學月刊;1960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潔;唐宋女性研究的新成果——評《中國后妃制度研究》(唐宋卷)[J];學術月刊;1996年04期

2 宮澤知之;唐宋社會變革論[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9年06期

3 楊際平;唐宋土地制度的承繼與變化[J];文史哲;2005年01期

4 薛政超;;《中國移民史》唐宋湖南移民實例考校[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8年04期

5 張琳琳;;唐宋服飾文化內涵之比較——以胡人衣冠和婦女服飾為例[J];許昌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葭森健介,馬彪;唐宋變革論于日本成立的背景[J];史學月刊;2005年05期

7 羅yN楠;模式及其變遷——史學史視野中的唐宋變革問題[J];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02期

8 鄭璋鑫;唐宋及明清之際的錢(銀)荒與啟示[J];菏澤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黃純艷;經濟制度變遷與唐宋變革[J];文史哲;2005年01期

10 林文勛;商品經濟:唐宋社會變革的根本力量[J];文史哲;2005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探尋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脈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何忠禮;論南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N];杭州日報;2005年

3 周武;新文化史的興起[N];文匯報;2006年

4 專欄作家 李國榮;科舉廢除百年談[N];中國檔案報;2005年

5 國風;中國鄉(xiāng)村體制的特點及秦漢的鄉(xiāng)亭里制[N];中國縣域經濟報;2007年

6 雷依群;重新認識秦亡漢興[N];光明日報;2003年

7 劉士林;大運河城市群及其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N];中國文化報;2007年

8 張賀;點校本“國史”6月開始修訂[N];人民日報;2007年

9 黃亞明;官、民與鬼神的互相協(xié)商[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朱永華 實習生 王穎姝;破譯千年神話[N];湖南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黃云鶴;唐宋時期落第士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美華;唐宋禮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陳秀宏;科舉制度與唐宋士階層[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金麗麗;唐宋同居共財的大家庭[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翠改;唐宋時期婦女的家庭經濟地位[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丁雙雙;唐宋時期民間的喪葬消費習俗[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周冉冉;唐宋生日禮俗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李艷;論美國漢學家顧立雅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圓圓;《玉!穼嶄泦栴}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9813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813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900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