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官當”制度考議
本文選題:官當 + 特權(quán); 參考:《求索》2006年06期
【摘要】:中國古代的“官當”制度,是封建特權(quán)思想在法律上的體現(xiàn),它的形成和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等級森嚴的封建專制政體和“刑不上大夫”的禮教思想是“官當”制度賴以存在的政治、思想條件!肮佼敗敝贫入S著封建社會的滅亡而歸于消滅,但其對現(xiàn)代社會仍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少數(shù)領(lǐng)導干部懷有的“官僚主義”、“特權(quán)思想”就是“官當”制度的遺毒。消除滋生封建特權(quán)思想的土壤,對建設(shè)現(xiàn)代法治社會有重大意義。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 the "officialdom" system was the legal embodiment of the feudal privilege thought, and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d a long process. The feudal autocratic regime of strict hierarchy and the thought of "not being punished on the doctor" are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nditions on which the system depends. With the demise of feudal society, the system of "officialdom" was destroyed, but it still had a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 on modern society. The "bureaucracy" and "privileged thought" of a few leading cadres were the legacy of the system of "officialdom". Eliminating the soil that breeds feudal privile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ety ruled by law.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法學院 湖北
【分類號】:D929;K20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溫文治,陳洪兵;對重婚罪的重新解讀——兼對妨害婚姻、家庭罪整體搬遷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何俊;聚眾斗毆罪相關(guān)問題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陶金虎,黃明,楊光佐;道德的法律界線——不作為犯罪中的道德義務(wù)淺論[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邱威,楊書立;論片面共同正犯[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5期
5 張小虎;對刑法解釋的反思[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孟偉;犯罪構(gòu)成要件的涌現(xiàn)性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7 楊曙光;挪用公款罪行為方式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8 陳永紅;論死刑的存在與廢除[J];巢湖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9 徐躍飛;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形成模式探析[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王立峰;排除犯罪之職務(wù)行為研究[J];重慶社會科學;2004年S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黃書建;熊金平;;外國刑法中的排除違法性事由比較分析[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 湯恩婧;;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適用條件分析[A];2005年貴州省法學會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大明;《大清律例》與清代的社會控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2 陳靈海;唐代刑部[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3 李金明;不真正不作為犯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4 段偉;秦漢社會防災減災制度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5 孫文紅;刑事政策視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馬泓波;《宋會要輯稿·刑法》整理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陳雄飛;從歸責與負責論共犯責任[D];吉林大學;2005年
8 杜雪晶;中國非刑罰化論綱[D];吉林大學;2005年
9 陳華杰;論死刑適用的標準[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10 高艷東;刑事可罰根據(jù)論綱[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毓頌;有組織犯罪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2 史毅芳;論附帶于刑事訴訟的民事訴訟[D];廈門大學;2001年
3 趙吉平;侵占罪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4 黃進;挪用公款罪若干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5 葉仲耀;私放在押人員罪研究[D];湘潭大學;2002年
6 李祖華;玩忽職守罪若干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2年
7 王干舉;醫(yī)療事故罪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8 肖立威;犯罪故意之重構(gòu)[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李秀釵;教唆犯基本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10 賀忠;稅收理念回眸與法律思考[D];四川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興亞;論封建專制主義對中國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影響[J];中州學刊;1981年02期
2 姚建鈿;;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關(guān)于中國古代讀書人官本位思想的分析[J];文教資料;2009年1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9329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3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