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儒家經典的啟蒙教育
本文選題:唐五代 + 童蒙教育 ; 參考:《學術月刊》2016年09期
【摘要】:唐五代儒家經典啟蒙教育以《孝經》《論語》為核心,兼及"五經",后期逐漸重文。其因有二:一是,《孝經》《論語》"五經"是古代帝王、官僚、士大夫治國處事理論大典和行為準則,借以培養(yǎng)文官的必備素養(yǎng);二是,這些經典被作為科舉考試的最主要內容,故唐前期童蒙教育尤其重視上述經典的教育;武則天以后,科舉考試逐漸崇文,儒家經典啟蒙教育的傳統(tǒng)逐漸改變,詩賦教育的比重增加。經典啟蒙教育的主要方法不外乎背誦、抄寫、教授等,以及懲戒、因勢利導等方式,這些童蒙經典教育的導向都是為參加考試服務。
[Abstract]:The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was centered o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five Classics. 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is: first,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five Classics", are the great theoretical ceremony and code of conduct of the ancient emperors, bureaucrats, and officials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necessary qualities of civil servants; and, second, these classic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herefore,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children's education especiall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classical education. After Wu Zetia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gradually worshipped the text, the tradi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al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gradually chang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poetry and Fu education increased. The main methods of classical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are recitation, copying, teaching and so on.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G529;K242;K24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文凡;iJ妹美;;唐五代佛寺的發(fā)展及近年來的研究狀況——兼評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輯考》[J];中國俗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2 盛會蓮;唐五代百姓房舍的分配及相關問題之試析[J];敦煌研究;2002年06期
3 宮云維;有關宋人筆記中唐五代科舉史料的幾個問題[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01期
4 魯茜;唐五代婚戀小說中的兩性情愛關系闡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03期
5 王劍;《唐五代江南工商業(yè)布局研究》[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年02期
6 凍國棟;;唐五代“練塘”資料中所見的“強家”與“百姓”——隋唐五代江南地方社會個案研究之一[J];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2006年00期
7 馮漢鏞;;唐五代來巴蜀的外國人[J];文史雜志;2006年02期
8 趙貞;;唐五代官方星占中的星官占卜[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9 陳洪英;;試論唐五代士商關系的變化[J];九江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范崇高;李明龍;;《全唐五代小說》校勘商議[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楊栩生;;唐五代時人論李白述評[A];中國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2 劉尊明;;論唐五代詞的發(fā)展與城市文化的關系[A];東方叢刊(1997年第3輯 總第二十一輯)[C];1997年
3 彭國忠;;唐五代北宋繪畫與詞[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4 何念龍;;唐五代李白再塑論綱[A];中國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與當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金瀅坤;;唐五代科舉考試中的冒籍——中國最早的“高考移民”[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張劍光;;六朝唐五代江南城市市場的形制與變化[A];唐史論叢(第十五輯)[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金瀅坤;唐五代的童子科[N];光明日報;2001年
2 張曉芙;《唐五代小說的文化闡釋》出版[N];光明日報;2002年
3 董乃斌;理盡一言 語無重出[N];中國文化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虎;唐五代小說語詞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2 盛會蓮;唐五代社會救助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乜小紅;唐五代畜牧經濟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4 羅寧;唐五代軼事小說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5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宮洪濤;論唐五代北宋的“詩人之詞”[D];暨南大學;2010年
8 趙貞;唐五代星占與帝王政治[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妍容;唐五代敦煌婚喪禮俗概論[D];蘭州大學;2015年
2 鄭曉蕾;唐五代僧詩文學批評研究[D];新疆大學;2015年
3 陳茜;唐五代稅草問題述論[D];青海師范大學;2015年
4 牟海霞;唐五代敦煌藥材資源[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5 拓天梅;唐五代養(yǎng)子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6 王詩瑤;唐五代小說中的“江湖”觀念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7 李娟娟;漢至唐五代買地券復音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8 陳璐;唐五代民間命運觀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佳寧;唐五代小說胡人形象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10 亓艷敏;唐五代改姓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279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2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