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與美國中國學的發(fā)展
本文選題:《西行漫記》 + 美國中國學 ; 參考:《云南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摘要】:《西行漫記》是一部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的歷史性的新聞著作,同時也是美國中國學發(fā)展新階段的里程碑。它推進了美國現(xiàn)代中國學的形成和發(fā)展,是美國現(xiàn)代中國學、現(xiàn)代中共黨史學誕生的象征性著作;開辟了美國中國學研究的新方法,影響美國中國學形成了注重現(xiàn)實社會功能的重大特點。它極大地影響了美國中國觀,讓西方人看到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革命搖籃。
[Abstract]:The Journey to the West is a historic journalistic work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it is also a milestone in the new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hinese studies.It promot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modern Chinese studies, is a symbolic work of American modern Chinese studies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Communist Party historiography, and opens up a new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American Chinese studies.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 Chinese studies has formed a great featur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function of reality.It greatly influenced the American view of China and gave westerners a vibrant cradle of revolution.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法政學院;
【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美國中國學研究”(項目編號:05BGJ01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07.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魏斐德;關于中國史研究的幾個問題[J];廣東社會科學;198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浩然;;宗教滲透特征分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董叢林;吳汝綸醫(yī)藥觀的文化表現(xiàn)及成因簡論[J];安徽史學;2005年04期
3 鄭清坡;;“民變”話語考論[J];安徽史學;2007年01期
4 馬勇;;宗藩體制解體與東北亞亂局[J];安徽史學;2008年01期
5 歐陽躍峰;關成剛;;邪惡之花未必只結(jié)罪惡之果——晚清社會轉(zhuǎn)型之際捐納的客觀作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6 張新光;;目前學術界關于鄉(xiāng)鎮(zhèn)政府體制改革的認識誤區(qū)[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吳佳佳;;“紳士”的內(nèi)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8期
8 鮑超;劉愛平;;法國大革命與陳獨秀早期思想——兼論第三種革命模式[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1期
9 鄒方紅;;試論林則徐愛國主義思想的時代特色[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10 白燕;從“洋教習”到“外國專家”——北京大學聘請外籍教師百年回顧[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施戍杰;;斯密動力、國家能力與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胡志宏;;西方漢學邊疆研究的理論取向和價值關懷[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呂波;;榆林地區(qū)近代基督教的傳播與發(fā)展[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戴國斌;;文藝生產(chǎn)的武俠人格[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5 徐振國;袁傳偉;;孫中山的留學生觀[A];孫中山:歷史·現(xiàn)實·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梁仲明;宮欣旺;;論危機處理中中央向地方授權的困境及其成因——基于漢、唐、清三代的比較分析[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李細珠;;倭仁與道咸同時期的理學[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高瑞泉;;近代價值觀變革與晚清知識分子[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許紀霖;;社會文化史視野中的知識分子交往網(wǎng)絡[A];近代中國社會與民間文化——首屆中國近代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臧運祜;;近代中日關系與中國民族主義——以六個關鍵年度為視點的考察[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巍巍;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縣長職能研究(1928-1937)[D];南開大學;2010年
2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東漸及其在廣州的實踐[D];暨南大學;2010年
3 張士偉;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4 王奎軍;歷史、文學文本、文學價值——以賽金花題材文學作品為個案[D];暨南大學;2001年
5 嚴翅君;偉大的失敗的英雄——張謇與南通區(qū)域早期現(xiàn)代化[D];蘇州大學;2001年
6 丁曉原;文化生態(tài)演化與百年中國報告文學流變[D];蘇州大學;2001年
7 屈永華;國民意識的覺醒與傳統(tǒng)法律的近代化[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趙明;近代中國的自然權利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雋鴻飛;發(fā)展:人之生存方式的變遷[D];黑龍江大學;2002年
10 金橋;蕭友梅與中國近代音樂教育[D];上海音樂學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娜娜;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云;晚清立憲派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昆勵;論洪仁s曅攣潘枷隱D];湘潭大學;2010年
4 章平;魏源的法律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5 黃立明;江西留學生與近代地方社會變遷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曾偉;《籌辦萍鄉(xiāng)鐵路公牘》整理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徐靜;清末萬載、上高盧羅兩姓爭界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付中瑋;留日士官生與中國軍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娜;沈家本民商法思想解析[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張瓊;近代甘肅人口變遷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武林;;泰國的中國學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2 宋莉華;;西方傳教士漢學的分支:傳教士漢文小說研究現(xiàn)狀[J];國外社會科學;2008年05期
3 朱政惠;;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的新思考——與海外中國學研究關系的討論[J];安徽史學;2011年02期
4 陳致;;商略古今,折衷漢宋:論王先謙的今文《詩》學[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張彩霞;張迎春;;論乾嘉漢學繁榮的原因[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6 邵萍;;80年代英文版中國學工具書出版近況[J];辭書研究;1991年04期
7 史艷玲;張如意;;日本中國學研究的新視角——當代漢學家溝口雄三的中國學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嚴紹t,
本文編號:17706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7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