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古代治邊政策的幾點思考——以“羈縻”為中心
本文選題:羈縻 + 夷夏觀念 ; 參考:《史學集刊》2014年04期
【摘要】:本文對事關歷代治邊政策認識的關鍵詞匯"羈縻"做了深入分析。認為"羈縻"的要義是"控制"而非"籠絡";歷代史書尤其是正史中同為"羈縻"但表現(xiàn)的"控制"程度不同,具有寬泛和靈活的特點;多民族國家構(gòu)建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夏"、"夷"二元結(jié)構(gòu)的觀念和現(xiàn)實是"羈縻"政策形成和實踐的基礎;作為一種補充方式隨著多民族國家構(gòu)建的完成,"羈縻"政策也會為直接統(tǒng)治所取代。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Jimi, a key term concerning the policy understanding of border control in the past dynasties.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meaning of Jimi is "control" rather than "winning over the net", and that the historical books of all dynasties, especially in the official history,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control", which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oad and flexible.The concept and reality of the dual structure of "Yi" and "Xia"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multi-ethnic country are the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Jimi" policy.As a supplementary method, the Jimi policy will be replaced by direct rule with the completion of multinational state construc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
【分類號】:D633;K20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良品;;中國土司研究百年學術史回顧[J];貴州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2 成臻銘;;論土司與土司學——兼及土司文化及其研究價值[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3 李世愉;;關于構(gòu)建“土司學”的幾個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賈霄鋒;二十多年來土司制度研究綜述[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4年04期
5 李大龍;;試論中國疆域形成和發(fā)展的分期與特點[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莊春輝;;大小金川籌邊和東女國文化資源的開發(fā)潛力與優(yōu)化整合路徑[J];阿壩科技;2009年01期
2 張艷林;;民族聲樂風格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3 周春華;;行政緊急權力及其法律規(guī)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4 鄒建軍;周亞芬;;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十個關鍵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丁亞元;;有效面授的內(nèi)涵及其設計策略[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6 甘翠華;;漢英成語修辭特點分析[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陳秀平;;略論以科學發(fā)展觀指導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8 譚賢楚;周長城;;民族地區(qū)新農(nóng)村建設的運行機制研究——基于恩施州的調(diào)查[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20期
9 孔令達;;兒童對兩組時間詞的習得[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10 楊榮賢;;漢語中“投擲”義與“拋棄”義的異同及其區(qū)分[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孟修;;土木之變與庚戌之變比較研究——朝貢體制框架下的明蒙關系新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劉濤;;公訴專業(yè)化相關問題研究[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李慶偉;;建設高校學習型黨組織的途徑與基本要求[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4 王仁強;;漢英詞典詞類標注與譯義的對稱性研究——兼評《ABC 漢英大詞典》的詞類標注與譯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5 陶原珂;;從漢語的詞性-義項關系論漢外詞典的詞性標注結(jié)構(gòu)[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潘雪蓮;;詞典中名詞釋義模式的選擇[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江必新;程琥;;論判例在WTO爭端解決中的適用[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8 閻宗彪;喬生;;腐植酸緩(控)釋BB肥的創(chuàng)新理念和應用實踐[A];第八屆全國綠色環(huán)保肥料(農(nóng)藥)新技術、新產(chǎn)品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9 鄒偉;段競暉;鞠霓;饒曉亭;胡麗莉;張雪;羅邦民;;中介法律制度建設的法律思考[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10 楊軍;;元代惠水八番土司探析[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雪樵;經(jīng)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別道玉;《國語》與先秦文化精神[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余余;人的虛擬生存與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郭繼文;文化軟實力的歷史觀闡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延麗;我國研究生學術道德保障體系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徐曉明;上海市部分小學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開展狀況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蘇u&;從歷史發(fā)展看中日圍棋文化比較[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楊陽;電視體育談話節(jié)目《體育評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劉小飛;上海市楊浦區(qū)高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6 董嬌;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師威信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佳;地方大學研究生教育產(chǎn)學研聯(lián)合培養(yǎng)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夏路;論醫(yī)療損害責任歸責原則[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周萍;“動賓動詞+賓語”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東人達;近年關于明末奢安事件的研究[J];畢節(jié)師專學報;1995年04期
2 劉強,衛(wèi)光輝;古老而又年輕的江外土司文化[J];創(chuàng)造;2001年08期
3 東人達;;酉陽土司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開發(fā)論證[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4 付春;于曉燕;;“奢安之亂”與“沙普之亂”比較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5 李偉;烏江下游土司時期貢賦制度考略[J];貴州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6 陳廷亮;;土司時期湘西土家族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簡論[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云南民族工作成就與經(jīng)驗——亮點聚焦[J];今日民族;2005年08期
8 余嘉華;雪山文脈傳千古──兼談土司文化評價的幾個問題[J];民族藝術研究;1996年02期
9 李全偉;試論廣西土官與土民、家奴、土兵的宗法封建關系[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1995年01期
10 王暉;壯族土司文化及其旅游開發(fā)價值概述——廣西民族文化與旅游開發(fā)研究之一[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凌燕;廣西土兵戍邊與國防建設檢視[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陳對;明代平播戰(zhàn)爭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大龍;;多民族國家疆域研究的歷程及其特點[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陳永齡;;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J];歷史教學;1979年04期
3 穆鴻利;;東北史地學術討論會側(cè)記[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5年02期
4 陳通明;論中國歷史上的統(tǒng)一與分裂[J];寧夏社會科學;1991年06期
5 瞿林東;;“道統(tǒng)”“治統(tǒng)”與歷史文化認同[J];群言;2005年04期
6 徐國利;;中國古代國家觀的新發(fā)展[J];學習與探索;2008年02期
7 景愛;苗天娥;;詳述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千秋功業(yè)——評《中國古代疆域史》[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年03期
8 張博泉;;談“中華一體”[J];民主;1996年01期
9 陳連開;;怎樣闡明中國自古是多民族國家[J];歷史教學;1979年02期
10 彭英明;徐杰舜;;從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與孫祚民同志商榷[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周文玖;“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N];學習時報;2004年
2 張傳璽;大一統(tǒng)與中國古代多民族國家[N];北京日報;2000年
3 演講人 寧可;歷史上的中國[N];光明日報;2009年
4 孫宏年;清代大一統(tǒng)與邊疆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5 瞿林東;黃帝祭祀與歷史文化認同[N];光明日報;2005年
6 羅廣武;中國歷史由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N];西藏日報(漢);2011年
7 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與邊疆政策[N];光明日報;2001年
8 記者 張選國;成說已經(jīng)打破[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9 何星亮;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特點[N];中國民族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范秀英;冷戰(zhàn)后韓國學界對中國民族主義研究評析[D];延邊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315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3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