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童書業(yè)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理論探討
本文選題:童書業(yè) 切入點:社會經濟形態(tài) 出處:《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形態(tài)問題是童書業(yè)古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童書業(yè)以廣闊的學術視野,采取中外歷史比較的研究方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歷史的實際緊密結合,進一步完善了西周封建論,他注重中國古代社會特點的探討,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理論解釋歷史的發(fā)展,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推進了對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形態(tài)問題的深入探討。
[Abstract]:The problem of social and economic formation in ancient China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history of the children's book industry, which closely combines Marxist theory with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history with a broad academic field of vision and a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The feudal theory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was further improved. He paid attention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creatively applied the theory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enriched and developed Marxist historical theory. Advanced to the ancient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formation of the in-depth discussion.
【作者單位】: 河北農業(yè)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唯物史觀與中國歷史學》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04AZS001
【分類號】:K20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云輝;;《左傳》中的戰(zhàn)爭人道主義思想[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顧向明;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3 何平;;傣族古代社會形態(tài)演進與奴隸制問題——跨民族考察與理論探索[J];廣西民族研究;1990年02期
4 郭偉川;古“縣”新考——與唐德剛教授商榷[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周騁;西周楚國初封及南遷原因解[J];史學月刊;2001年06期
6 陳炎,張艷華;家族血緣關系在中國文化中的作用[J];思想戰(zhàn)線;2004年02期
7 劉偉;魯僖公時期魯對齊政策探析[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0年02期
8 陳智勇;試析春秋時期齊國與列國的盟誓及其特征[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1年02期
9 徐松巖;黑勞士制度、土地制度與“平等者公社”的興衰——近50年來斯巴達歷史研究的成就和問題[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張崇琛,楊世理;《招魂》"些"字探源[J];職大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田廣林;中國北方西遼河地區(qū)的文明起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江林;《詩經》與宗周禮樂文明[D];浙江大學;2004年
3 解文超;先秦兵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陳長書;《國語》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5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與社會秩序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彭華;陰陽五行研究(先秦篇)[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梅玲;論春秋時期民族的遷徙轉化[D];山西大學;2003年
2 孫振民;古羅馬共和國的法治建設[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3 葛宗梅;試析《管子》中的用財思想[D];吉林大學;2005年
4 古純玉;斯巴達的興衰與色諾芬的政治思想[D];西南大學;2006年
5 董明;游走于政治與學術之間[D];山東大學;2006年
6 侯方明;東周武術價值觀考辨[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學峰;春秋時期的神靈觀[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海霞;先秦時期山岳崇拜初探[D];湘潭大學;2007年
9 張瑜;圣人思道的光芒[D];西北大學;2008年
10 楊銘;兩周消費觀念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昌五;中國歷史分期問題[J];學術季刊;2000年04期
2 劉大年;關于\鉞同志為“明清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研究”一書所寫的序言——北京大學“歷史問題講座”第七講[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8年01期
3 李根蟠;;略談馬列主義的封建觀和社會形態(tài)觀[J];史學月刊;2008年03期
4 林甘泉;世紀之交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幾個熱點問題[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林甘泉;;“封建”與“封建社會”的歷史考察——評馮天瑜的《“封建”考論》[J];中國史研究;2008年03期
6 余福智;《盤庚》篇人際關系分析——對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初步思考[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7 張亞生;李升榮;;從《薩迦格言》看西藏精耕細作思想[J];農業(yè)考古;1989年02期
8 李健才;;《中國的東北社會》評介[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2年03期
9 趙云旗;;從地主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看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xù)的原因[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5期
10 林甘泉;繼承·探索·創(chuàng)新——讀《中國通史》第四卷[J];回族研究;1999年03期
,本文編號:16170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1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