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與漢代經典詮釋方式探析
本文選題:經典詮釋 切入點:漢代 出處:《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漢代經典詮釋方式可分為三派:今文經學、古文經學、讖緯。微言大義、經以致用、天人合一的視域、歷史意識、原意情結以及詮釋主體的張揚,是漢代經典詮釋方式的總體特征。魏晉對經典的詮釋,往往置于本體論層面上,但在其對本體論層面"有與無"、"名教與自然"的玄思中,同樣表現(xiàn)出上述特征。魏晉經典詮釋方式,無論是在方法上還是在內容上既承漢代而來又對漢代詮釋方式有所超越。
[Abstract]:The 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Han Dynas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chools: the study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classics, the prophecy, the meaning of the small words, the use of the classics, the horizon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the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the original meaning complex and the publicity of the interpretation subject. The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s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is often placed on the level of ontology, but in its metaphysical thinking of "having or not", "name teaching and nature", on the level of ontology, it i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of Han Dynasty. The 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both in method and content, not only inherited the Han Dynasty, but also transcende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an Dynasty.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K204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彤偉;《三國志》同義詞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2 王玨;班固與漢代文學思想[D];遼寧大學;2007年
3 楊勝良;漢唐環(huán)境保護思想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宮楚涵;試論民間繡荷包的審美情感[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2 陳建仁;周易文言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陶曉姍;紀事本末體考評[D];安徽大學;2007年
4 李芹;中國古代災荒文獻編目與著錄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5 李釗;貞觀婚姻政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艷梅;趙翼詩歌分類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曹鈺;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怪誕美[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康莊;論《世說新語》中的生態(tài)智慧[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9 耿志勇;東漢前期士風與班固的思想及創(chuàng)作[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陳先濤;魏晉南北朝送別詩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寧可;有關漢代農業(yè)生產的幾個數(shù)字[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2 陳介如;《李白與杜甫》質疑點滴[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0年04期
3 立本;潢川縣舉辦出土文物展覽[J];中原文物;1980年02期
4 馬世之;評《漢代疊鑄——溫縣烘范窯的發(fā)掘和研究》[J];中原文物;1980年02期
5 劉玲;“投劍功無補”——與吳懽、許健同志商榷[J];音樂研究;1980年02期
6 陳炳;立異出奇[J];中國戲劇;1980年10期
7 謝國楨;讀史隨筆四則[J];史學月刊;1980年03期
8 王仁康;再談漢代金城郡治的地理位置——與劉滿同志商榷[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9 周育德;暫借郎肩作畫樓——花鼓燈史料鉤沉[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10 譚其驤;關于漢武帝的十三州問題討論書后[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徐心希;;淺談董仲舒“大一統(tǒng)”理論與漢代史學觀念的更新[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李翔海;;從“述而不作”看儒家經典詮釋的理論特質[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一)[C];2004年
3 周德良;;娭《白虎通》,
本文編號:16055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0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