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歷史論文 >

郝敬禮學初論

發(fā)布時間:2018-02-16 11:33

  本文關(guān)鍵詞: 郝敬 經(jīng)世思潮 禮學 出處:《社會科學》2014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郝敬禮學思想是在晚明實學思潮大背景下展開的,他以本質(zhì)主義的視角重新審視了傳統(tǒng)禮經(jīng)學,提出"《周禮》、《儀禮》非經(jīng)"等新主張。他極重日常之禮對于德性的培育,認為學禮即是學道。郝敬不但是一位禮學思想家,而且致力于以禮治民,以禮化鄉(xiāng),以禮治家,他以自己的禮學實踐詮釋了禮學傳承之中的變古適今與通經(jīng)致用。
[Abstract]:Hao Jingli's thought was launch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ought of practical study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He re-examined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class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ssentialism, and put forward some new ideas, such as "Zhou Li", "Yi Li > not the Classic" and so on. 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 in the daily ritual. Hao Jing is not only a liturgical thinker, but also devotes to rule the people by etiquette, to transform the village and to govern the family with the courtesy. He interprets the change of the adaptation and the use of the classics i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rite with his own practice of ritual study.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禮制變遷及其現(xiàn)代價值研究”(項目編號:12&ZD13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892.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董玲;;郝敬思想研究綜述[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趙克生;;修書、刻圖與觀禮:明代地方社會的家禮傳播[J];中國史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時龍;晚明書院結(jié)群現(xiàn)象研究——東林書院網(wǎng)絡(luò)的構(gòu)成、宗旨與形成[J];安徽史學;2003年05期

2 楊景崗;王愛紅;;鄒守益心學思想研究綜述[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3 王麗;;知行合一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第一要義[J];中國德育;2007年03期

4 張沛;;四書五經(jīng)融通視域下的羅汝芳心學易學[J];東岳論叢;2012年06期

5 姜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重在“知行統(tǒng)一”[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鄧國元;王英;;王龍溪和王陽明思想關(guān)系析論[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戴岳;王陽明“知行合一”論在現(xiàn)代思想道德建設(shè)中的意義[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8 劉學智;米文科;;關(guān)學大儒馮從吾哲學思想述論[J];地方文化研究;2013年06期

9 武道房;;明中葉道德危機與王守仁哲學訴求[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10 張高元;;一貫與有無——從耿定向儒佛之辨談起[J];甘肅理論學刊;201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楊歡欣;;“三言”中的妓女形象探析[A];水滸爭鳴(第九輯)——2006年全國《水滸》與明清小說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陳時龍;;耿定向思想研究[A];明史研究論叢(第七輯)[C];2007年

3 陳寶良;;明初心學鉤沉[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4 王啟發(fā);;羅汝芳對儒家經(jīng)典的理會及其思想史意義——以其泛論《四書》、《五經(jīng)》和專論《語》、《孟》為中心[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二輯)——明代國家與社會研究專輯[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shù):黃宗羲與明清學術(shù)思想史的轉(zhuǎn)型[D];西北大學;2010年

2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小明;黔中王學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王振華;見心與踐心—羅汝芳哲學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儲著炎;晚明戲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臧慧遠;《西游記》詮釋史論[D];山東大學;2011年

7 王中原;王陽明政治倫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申緒璐;兩宋之際道學思想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1年

9 王偉;明前期士大夫主體意識研究(1368-1457)[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蔡靜平;明清之際汾湖葉氏文學世家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漫遠;明中后期儒學平民化進程中書院教師角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宏;《人譜》與蕺山學[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湯青嵐;鄒守益?zhèn)惱硭枷胙芯縖D];南昌大學;2010年

4 王鳳雪;徐渭的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國鳳;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及其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6 崔娟;晚明士人的文化適應(yīng)和信仰抉擇[D];暨南大學;2011年

7 彭毅;孫應(yīng)鰲心學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小剛;馮從吾講學理論與實踐活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唐新林;王艮對內(nèi)圣與外王的雙重追求[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趙桂萍;王艮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西口智也,李寅生;郝敬的詩序論[J];貴州文史叢刊;2000年04期

2 葉漢明;明代中后期嶺南的地方社會與家族文化[J];歷史研究;2000年03期

3 西口智也,李寅生;郝敬的賦比興論[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亮子;荀子的禮學思想與社會歷史觀[J];史學史研究;1999年02期

2 張奇?zhèn)?荀子禮學思想簡論[J];中國哲學史;2002年02期

3 蔣海怒;從禮玄之辨看魏晉名士的倫理困境[J];孔子研究;2004年03期

4 唐少蓮;;孔子禮學合理性基礎(chǔ)論證[J];茂名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陳桐生;;孔子人性論[J];中國文化研究;2010年02期

6 郭迎春;早期儒家禮中的嚴格節(jié)度——立中制節(jié)[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7 朱鋒剛;;“性惡論”還是“知天”?——荀子禮學根源的重新考察[J];理論界;2011年05期

8 劉澤華,劉豐;禮學與等級人學[J];河北學刊;2001年04期

9 楊宏;從《史記》看司馬遷的禮學思想[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劉克蘇;;在禮儀之邦尋找失落的禮學——《禮學視野中的荀子人學》評介[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郭齊勇;;禮學與現(xiàn)代生活及文明對話[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哲學對話與文化交流”哲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梁滿倉;;魏晉南北朝“四禮”研究百年回顧與展望[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有智;儒家禮學與傳統(tǒng)文化[N];山西日報;2011年

2 趙曉耕;清末民律的修訂過程[N];人民法院報;2002年

3 車效梅 山西師范大學;禮學、禮制的變與不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周永珍;留法學者的搖籃[N];團結(jié)報;2000年

5 羅志田;中國學術(shù)分科的演變[N];光明日報;2002年

6 記者 董禮學;“太太樂”穩(wěn)居行業(yè)龍頭位[N];中國食品質(zhì)量報;2000年

7 徽州文化發(fā)掘保護中心主任 代雨東;旅游經(jīng)濟的時代期望[N];中華工商時報;2001年

8 本報記者 焦鳴 黎誼鍇;礦政管理交響曲[N];中國礦業(yè)報;2001年

9 林存陽;拓展清史研究的學術(shù)視野[N];人民日報;2001年

10 沈解中;儒學與馬克思主義[N];社會科學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帥;南北朝三禮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張煥君;魏晉南北朝喪服制度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3 郭平興;曾國藩文獻閱讀實踐與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榞恮;清代y甗x考婭方法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鄒遠志;經(jīng)典與社會的互動:兩晉禮學議題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6 黃守紅;清代中期湘學研究[D];湘潭大學;2013年

7 徐雷;曾國藩理學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8 金禹彤;高麗禮制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9 張小蘋;荀子傳經(jīng)考[D];浙江大學;2011年

10 韓麗娟;《禮記》中的禮樂教化美育思想與儒家審美人格的建構(gòu)[D];山東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兆吉;東晉禮學復(fù)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2 屈寧;晚清宋學派禮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彭虹;清代禮學家金榜及其《禮箋》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4 蓋志芳;民國禮學的歷史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馬楠;比經(jīng)推例[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李強;蘇輿《春秋繁露義證》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7 雷森;荀子禮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8 蘇江燕;《禮記》中的禮學生命觀與生命教化論[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9 李富俠;凌廷堪《禮經(jīng)釋例》研究[D];安徽大學;2013年

10 王培;從“大禮儀之爭”看禮的困境[D];安徽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15154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154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8e1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