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歷史論文 >

比較文化視野中的漢學和漢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23 04:14

  本文關(guān)鍵詞: 漢學 漢學研究 比較文化 出處:《文史哲》2000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漢學是國外學者在對中國歷史文化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門獨特的學科 ,而漢學研究則是中國學者對漢學成果進行再研究的反饋行為。二者都是在跨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的 ,因而應具有自覺的比較文化視野。在世界一體化的今天 ,由于多元文化發(fā)展的需要 ,漢學、漢學研究、比較文學這三個原來互不相關(guān)的學術(shù)領(lǐng)域正在不斷地靠攏 ,相互借鑒 ,并將為新世紀的人類文明做出新的貢獻
[Abstract]:Sinology is a unique subject formed by foreign scholars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Sinology research is the feedback behavior of Chinese scholars to re-study Sinology achievements. Both of them ar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cross-culture, so they should have a conscious comparative cultural perspective. Due to the need of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Sinology, Sinology research,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se three previously unrelated academic fields are constantly close together,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will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human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作者單位】: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北京100083
【分類號】:K207
【正文快照】: 一、認識漢學和漢學研究漢學是西方學術(shù)界有著獨立傳統(tǒng)和聲譽的一個學科。它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jié)果 ,是西方學者關(guān)于中國文化的一種文化選擇。同樣 ,我們的漢學研究 ,也是一種文化選擇。選擇是經(jīng)過比較之后的結(jié)果 ,比較是一種思維過程和方法。所以 ,漢學和漢學研究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日本出版界為漢字頭痛[J];語文建設;1982年01期

2 蔡紅軍;;《迷惘》的故事梗概[J];世界文化;1982年03期

3 王祖望;法國高等漢學研究所和高等日本學研究所——訪法散記(三)[J];國外社會科學;1985年03期

4 李伯重;開展國際學術(shù)交流 發(fā)展我國歷史科學[J];浙江學刊;1987年05期

5 ;王光鎬獲王安漢學研究獎助金[J];江漢考古;1988年01期

6 朱樺;新加坡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會議文學研究概述[J];文藝理論研究;1991年06期

7 劉奉光;;俄國漢學研究考略[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8 楊杞;瑞典的漢學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2年01期

9 胡健;漢學研究回顧與展望國際會議在新加坡召開[J];國外社會科學;1992年09期

10 葉正渤;;日本明治時期漢學研究評述[J];日本學論壇;1992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秦寰明;;美國研究李白的專家艾龍(Elling O.Eide)先生[A];中國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2 何沛雄;;21世紀漢學研究的新趨向[A];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新世紀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葛夫平;;巴黎中國學院述略[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2年卷[C];2002年

4 熊月之;周武;;邁向繁榮的海外中國學[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5 蘆益平;;淺談白川靜的詩經(jīng)研究[A];第六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朱仁夫;;儒學在英國的傳播[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卷四)[C];2004年

7 嵇遼拉;陳澎;苗澍;;《四書》在俄羅斯[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卷一)[C];2004年

8 葛夫平;;北京中法漢學研究所的學術(shù)活動及其影響[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4年卷[C];2004年

9 柳茗梅;;中俄初識(發(fā)言提要)——談截止至18世紀中國與俄國相互認識[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10 余石屹;;What Is Sinological Translation? ——A Study of the Debate between H.A. Giles and Arthur Waley[A];Proceedings of FIT Fourth Asian Translators' Forum[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侯且岸的美國中國學研究[N];北京日報;2000年

2 邱桂榮;《史記》俄譯本:一家兩代人的心血[N];光明日報;2000年

3 記者 尹鴻祝;教育部授予德國柯彼德教授“中國語言文化友誼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4 田濤;法國探書痕(上)[N];新聞出版報;2000年

5 清華大學文化研究所 何兆武;方回是誰?[N];中華讀書報;2000年

6 張西平;漢學:海外的中國學問[N];北京日報;2001年

7 李逸安;意大利的漢語緣[N];人民日報;2001年

8 李勁;漢學研究與邏輯的“通”及語言的“隔”之關(guān)系[N];中華讀書報;2001年

9 本報特約記者 洪文;中國赴美任教第一人——戈鯤化[N];中華讀書報;2001年

10 秋葉;世界漢學家的盛會[N];中華讀書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毅;皇家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馮若春;“他者”的眼光——論北美漢學家關(guān)于“詩言志”、“言意關(guān)系”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3 孔陳焱;衛(wèi)三畏與美國早期漢學的發(fā)端[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豐;傳統(tǒng)與嬗變:地方社會轉(zhuǎn)型中的宗族與民間信抑——以閩西客家桂龍鄉(xiāng)為例[D];廈門大學;2001年

2 黃衛(wèi)華;西方漢學的思維方式與知識背景考察[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董國文;漢學家葛蘭言的詩經(jīng)研究及其與貴州田野資料的比照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題[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斌;20世紀下半期美國學界對儒學與民主的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雅南;論日本的唐宋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蓉;論美國的《史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倪平英;相似外表下的不同內(nèi)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黃金東;唐五代時期敦煌地區(qū)童蒙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上官儒燁;對弗朗索瓦—于連的漢學研究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14566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4566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af3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