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翰林院職掌范圍及其特征芻議
本文關鍵詞:元初翰林院職掌范圍及其特征芻議
【摘要】:元初翰林院經(jīng)世祖、成宗朝發(fā)展,終成翰林國史院、蒙古翰林院并立格局。其中翰林國史院撰寫元廷詔書、史書和應制文書、參議朝政、應對詢問、參與禮儀活動、出任使節(jié),以及為元廷舉薦、儲備人才。蒙古翰林院在撰書圣旨、譯寫詔書與實錄、管理蒙古學外,也兼管蒙古、蕃部事務。此時期元代翰林院也形成了翰史合流、專職翰林、蒙漢并存、位高權異等特征,它們不僅反映了元初翰林制度的主要內(nèi)容,也揭示了元初翰林院的重要歷史地位。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古籍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
【分類號】:K247
【正文快照】: 中國古代翰林院自唐代始現(xiàn)至清末消失延續(xù)學士、翰林待制、翰林修撰、應奉翰林文字等翰林了近1200年,幾與科舉制度相始終。唐玄宗在開院官,編修、檢閱、典籍、經(jīng)歷、都事等國史院官以元初始設翰林院,二十六年(738年)另置學士院,及椽史、譯史、通事、知印、典吏、典書、書寫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一鵬;翰林院演變初探[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3年06期
2 潘務正;;翰林院美稱及性質(zhì)[J];古典文學知識;2009年03期
3 徐茂明;唐代翰林院和翰林學士設置時間考辨[J];蘇州大學學報;1992年03期
4 曾主陶;;翰林院制度與明代圖書文獻管理[J];文獻;1993年04期
5 ;對聯(lián)趣事[J];農(nóng)家之友;2014年02期
6 李厚培;此學士非彼學士——從唐代翰林院的設置說李白的翰林使職[J];人文雜志;2003年01期
7 王玉祥;;知道“范大成”和“翰林院修編”么[J];新湘評論;2012年17期
8 王云松;;從順康政局看清初翰林院的政治地位[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2年11期
9 陳彥超;;明代翰林院之建置及史學功能的強化[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10 邸永君;;翰林院與翰林[J];百科知識;2008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杜文玉;;唐大明宮內(nèi)的幾處建筑物的方位與職能——以殿中內(nèi)省、翰林院、學士院、金吾仗院、望仙觀為中心[A];唐史論叢(第十九輯)[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趙洛;翰林院的故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2 林冠珍;翰林院被燒的時間和原因又一旁證[N];中華讀書報;2003年
3 吳琦;明代的儲才養(yǎng)望之所[N];光明日報;2005年
4 馬慶洲;馬愉與“三楊”[N];中華讀書報;2014年
5 方維甫;永清人的淡定[N];中國文物報;2010年
6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教授 楊益茂;林則徐與北京[N];北京日報;2012年
7 演講人 邸永君;翰林與我的不解緣[N];光明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鄭禮炬;明代洪武至正德年間的翰林院與文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璐瑤;翰林院主題餐飲會所的配飾設計[D];河北大學;2013年
2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3 王云松;清初翰林院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張晨;g饜心昶譡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999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9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