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0年來氣候變遷與王朝興衰規(guī)律
本文關鍵詞:中國5000年來氣候變遷與王朝興衰規(guī)律
更多相關文章: 氣候變遷 寒冷期 近代地理學 唐開元 氣候變化 暖期 樹輪 溫度曲線 中國古代史 形文
【摘要】:正宋之前的唐代,不僅都城長安冬天沒冰沒雪,唐開元19年,揚州甚至出現(xiàn)雙季稻的記載。竺可楨據(jù)此推測,處于中國第3個溫暖期的隋唐,當時的平均溫度比魏晉南北朝高攝氏3度左右。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奠基人竺可楨,在1972年發(fā)表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結合史學、物候、方志和儀器觀測,將過去5000年的氣候變化大致劃分為4個溫暖期和4個寒冷期。巧合的是,不同冷暖期所相對應的朝代,也正是王朝興衰更替的關鍵時期。
【分類號】:K207;P467
【正文快照】: 宋之前的唐代,不僅都城長安冬天沒冰沒雪,唐開元19年,揚州甚至出現(xiàn)雙季稻的記載。竺可楨據(jù)此推測,處于中國第3個溫暖期的隋唐,當時的平均溫度比魏晉南北朝高攝氏3度左右。 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奠基人竺兩漢。第二個寒冷期:三國魏晉南北朝。從而綜合國力有所下降。所以北方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橋浩一郎;寧松;;氣候變遷與社會生活相關的模擬[J];氣象科技;1983年06期
2 孫艷敏,王生,江旅冰;中國氣候變遷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J];河南氣象;2005年02期
3 王嘉川;;氣候變遷與中華文明[J];學術研究;2007年12期
4 李大偉;;淺析廣西歷史氣候變遷[J];傳承;2009年10期
5 苗紅;;甘肅慶陽近5000年歷史氣候變遷與社會變動相關的分析及模擬[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9年08期
6 謝元魯;;氣候變遷對古蜀時期農(nóng)業(yè)的影響[J];中華文化論壇;2009年S2期
7 竺可楨;;中國三千年物候史 從花花草草看氣候變遷[J];中國報道;2010年08期
8 陳;;;氣候變遷對農(nóng)業(yè)的沖擊與調適[J];臺灣農(nóng)業(yè)探索;2010年04期
9 ;《紹興二千五百年氣候變遷》簡介[J];浙江氣象;2012年04期
10 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J];氣象科技資料;1973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高布錫;;天文氣候變遷理論和我國的氣候變遷[A];第四屆全國日地關系與災害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1年
2 邵天杰;趙景波;;歷史時期黃河中游流域氣候變遷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吳宜昭;陳永明;黃柏誠;;莫拉克之后-氣象災害防治如何面對氣候變遷[A];2009年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浦慶余;;中國東部地區(qū)的大理冰期和冰后期 三萬年以來我國氣候變遷的初步探討[A];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文集(2)[C];198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實習記者 賈靜淅;關注絲綢之路氣候變遷[N];中國氣象報;2014年
2 記者 潘曉華;紹興,二千五百年氣候變遷[N];紹興日報;2012年
3 記者 吳長鋒;八千年磷蝦數(shù)量變化講述南極氣候變遷[N];科技日報;2013年
4 通訊員 孫穎;浙江首部歷史氣候變遷著作面世[N];中國氣象報;2012年
5 王靚;通往滅絕之路[N];東方早報;2007年
6 廣紅;“時鐘”見證北京2650年氣候變遷[N];工人日報;2007年
7 楊明方;石筍,見證北京2650年氣候變遷[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8 文雪梅;抑制暖化:全球期待共同聲音[N];中華工商時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俊荊;歷史時期氣候變遷與中國戰(zhàn)爭關系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艷芳;周口店早更新世氣候變遷[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本文編號:12233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2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