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前期外交文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14 18:11
本文關鍵詞:初唐前期外交文書研究
【摘要】: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封建歷史上外交發(fā)展最為顯著的時期,其國際性在時空的深度和廣度上遠超秦漢。初唐前期君主的開拓直接致使大唐外交禮制雛形初現(xiàn),日臻完善。這一禮制以國君自尊為“天可汗”而穩(wěn)居宗主國之位為主要內容。該時期對外交往頻率之高、范圍之廣、政策之開放,促成了“萬國朝宗”的盛大局面。其外交文書收授對象眾多,以朝鮮半島與西北吐蕃、突厥政權為主要受眾;涉及事項繁雜,以征伐戰(zhàn)爭為主要內容;采用文種由詔一支獨大。唐代的天朝正宗地位并非憑空而名,初唐的統(tǒng)治者為贏得此地位在外交事務上慎之又慎,踏出了卓絕的一步。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與高宗三朝,流存于世且有完整文本可考的外交文書多收于《全唐文》、《全唐文補編》、《冊府元龜》、《文館詞林》等史籍中,對象集中于朝鮮半島高麗、百濟、新羅三個國家,以及西北方薛延陀、吐谷渾、突厥等國。本文通過系統(tǒng)研究官修史集、文書匯編和學術專著等文獻材料,以初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唐高宗弘道年間為時間節(jié)點,重點考察初唐對其他政權的具體外交文書,探討其在特殊背景下維護初唐政局穩(wěn)定、贏取天朝正宗地位的有效性與實用性。初唐前期的外交文書,從其文本不僅可以考察外交活動的軌跡,同時也體現(xiàn)出初唐前期統(tǒng)治者的外交思想層面的諸多內涵,比如其一以貫之的華夷觀、以德服人,胸懷四海,一家無外的外交姿態(tài)以及戡亂以武,守成以文,清晰有序的外交思路這使得初唐前期的外交文書對于現(xiàn)今中國的和平外交仍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K242
【參考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進寶;唐貞觀年間民族政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夏云;高宗朝唐羅朝貢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864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86466.html